“现在,伦敦方面已经吃过了一次亏,所以他们加强了对报纸,广播等媒体的审查,同时加强了对印刷厂和作坊的管控。”
“军情六处那帮蠢货倒是不足为虑,但是一些犹太人控制和投资的媒体,大部分都集中在伦敦,这是我们工作的一个难点。”
“除了犹太资本这个金主让伦敦的新闻媒体不敢进行‘公正客观’的报道之外,他们在英国政府内部也有不少关系,通过官商勾结,从而极大影响了伦敦办事处的工作。”
“所以伦敦办事处要求我们,在苏格兰地区,起反战,反犹和反工党的宣传工作,同时爱尔兰,威尔士和其他一些英国重要城市的同僚会和我们一起难,从而打破犹太人的垄断。”
巴勒尔顿旅社的老板,向下属们讲解着目前他们所面对的英国工作形势。
东非国防安全局上一次,英国起舆论攻势,就是以伦敦为中心,因为突然出手的原因,打了英国政府和犹太人一个措手不及。
实际上,如果东非国防安全局只是进行反战和反工党宣传,那自然不会有太大问题,但是反犹太这一点,就触及了英国犹太团体那根敏感的神经。
英国的犹太团体,虽然没有像美国人那样挤入到美国决策政府,但是在英国也有很大的影响力,这得益于他们对英国政府的渗透,毕竟英国的贵族和官僚,没有人能拒绝金钱的诱惑,而英国作为世界金融中心,这里本身就是犹太势力比较强大的地方。
所以,当国防安全局借助伦敦的新闻媒体,进行了第一次反犹宣传之后,迅引起了伦敦犹太团体的警觉。
他们通过在英国构建的舆论网络,对这些反犹言论进行封杀的同时,也通过收买的英国政府人员,对在伦敦的反犹组织进行打击。
在一6一9一书一吧一看无一错版本!
这也使得伦敦办事处的工作陷入了困境,所以不得不转变思路,绕开伦敦,在英国的其他地方起新一轮的舆论攻势。
爱丁堡情报小组的组员皮德尔对着巴勒尔顿说道:“组长,我建议采用无线广播,还有传单的形式在爱丁堡起行动,如果单纯通过报纸,时效太慢,而且容易引英国政府的关注。”
巴勒尔顿否定道:“不行,通过你说的两种方式,并不能很快奏效,英国不像帝国,电子产品普及率高,绝大部分家庭连收音机都没有,所以传播能力十分有限。”
“至于传单,印刷的工作量太大,同时容易留下尾巴,而且分也需要大量人手,否则起不到效果。”
“当然,这都不是最主要的,最重要的是报纸具有‘权威性’,大部分民众对报纸上所说的问题深信不疑,哪怕很多报纸上假话连篇。”
“但是,报纸反而最不容易引起英国民众的反感,相对于传单和广播来说,通过英国本土的编辑和报社,来表一些信息,只要我们不透露太多信息,也最不容易留下蛛丝马迹。”
“我们完全没有必要盯着那些大报社,毕竟伦敦的经验告诉我们,越是大型报社,也越容易和犹太人扯上关系。”
巴勒尔顿的这句话完全没有问题,毕竟犹太资本的投资,显然也只会盯着那些大鱼,他们可以投资伦敦或者英国有影响力和规模的报社,但是绝对不会闲着没事,找一家伦敦贫民区中,几乎运营不下去的小新闻作坊投资。
而且越是这种小作坊,他们越会拿钱办事,就是偷偷刊印反英国政府的言论,只要价格到位也不是不能尝试。
随着巴勒尔顿的吩咐,爱丁堡小组第二天马上起了行动,很快,爱丁堡的不少小报纸上,就出现了各种反犹言论和阴谋论,这在爱丁堡引了热烈反响。
“嗨,布莱尔你认为这份报纸上说的是真的么?犹太人通过贿赂政府官员,从而引英国和德国的战争。”
“劳而斯,我相信这是真的,毕竟犹太人确实有很大的嫌疑,报纸上都说了,他们就是为了从战争中获利,所以才动了这场战争。”
“经济危机也是他们搞起来的,战争就是他们为了转移大众的视线,所以才促成了欧洲的战争。”
“而且,罗斯柴尔德的家族太可怕了,他们在欧洲每个国家都有巨大的影响力,这还仅仅是冰山一角,报纸上说犹太人渗透到了我们帝国政府的内部。”
“根据报纸上所说的内部消息,我们的外交大臣贝尔福就收取了犹太人的贿赂,从而支持他们的建国活动。”
“这真是糟糕透了,根据报纸上所说,犹太人认为只有他们是最伟大的民族,其他人,包括我们苏格兰人都是野蛮和粗鲁之徒。”
“但事实上,报纸也说了犹太人只会放高利贷,搞得很多可怜民众家破人亡。”
“果然,歌剧中关于犹太人的言论是正确的,莎士比亚写的完全没有错,犹太人人均夏洛克……”
一时间,整个爱丁堡反犹言论四起,加上战争状态下,社会言论的压抑,这些满天飞的小道消息,反而更容易引苏格兰人的认同,毕竟这些小道消息,除了贬低犹太人以外,同样调侃了英国政府,这是苏格兰人最喜闻乐见的节目。
于此同时,在包括伦敦在内的,许多英国城市,都出现了这种言论,并且因为东非国防安全局的推波助澜,反战和反犹言论在整个英国再次盛行,并且比上次来的更加汹涌。
虽然,东非也反工党,但是工党在欧洲的口碑实际上还不错,所以难以引共鸣,毕竟工党的口号对英国工人团体还是很有吸引力的。
1919年初,随着东非加大对欧洲舆论战的规模,新一轮的反犹主义再次高涨,甚至过了反战的呼声。
这其实也很好理解,东非的反战宣传和犹太人是绑定在一起的,既然犹太人已经东非被定义为欧洲战争爆的元凶,那欧洲盲目的民众们,自然也将怒火全部集中到了犹太人身上。
而汹涌的民意之下,各国政府也必须重视这股庞大的力量,就算真收了犹太人好处的欧洲官员,也不敢这个时候冒头,毕竟这个时候替犹太人说话,就真坐实了勾结犹太人的事实。
所谓因利而聚,利尽而散,犹太团体通过金钱和欧洲一些官僚贵族维持的利益关系,也轻松被瓦解,欧洲的官僚和贵族们毫不犹豫的将他们的“朋友”抛弃。
甚至,有一部分国家已经开始磨刀霍霍,重新展开新一轮的收割,当然,东非并不关心欧洲各国政府对犹太人的态度,而更重视各国政府是否有诚意结束战争,结果也是好的,在这次舆论战的攻势下,各国政府终于愿意进行初步谈判工作。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