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三七小说网>皇后是武林高手 > 第1章 身赴苗疆平定叛乱(第1页)

第1章 身赴苗疆平定叛乱(第1页)

雍正八年(173o年),贵州苗疆地区苗民造反。苗疆人民不满当地朝廷官员的统治,不断和朝廷生武力冲突。当地官员作威作福,鱼肉百姓,愤怒的苗人团结一心,同仇敌忾,一处起义,各寨苗人积极响应,甚至联合起来一起攻打清军驻守官兵的营房。当地政府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对于四处冒出的苗民,清军顾此失彼,疲于奔命。加之叛军苗民各个武功高强,清兵根本抵挡不住他们的袭击。

贵州省府全城戒严,贵州的动荡不安直接影响了整个西南地区的稳定。

一纸奏章传到京城,雍正帝得知消息后十分愤怒,马上召集群臣商议对策。威严的乾清宫内群臣肃立,雍正帝在殿前焦急的踱来踱去,说道:“朕刚刚收到一份紧急奏章,云贵总督高仲其上报,贵州苗人造反,多地已经举行起义,攻击驻军军营,当地官员剿抚不利,竟然毫无办法。这是近年来大清生的第一件大事,此事如果解决不好,大清整个西南地区的稳定堪舆。对于此事必须迅的做出解决,不知各位臣工有何良策?”

此时群臣低头垂,均默不作声,大殿上极是安静。雍正帝站在乾清宫的书案前,注视着群臣。

过得片刻,群臣中一人站出来拱手说道:“皇上,依微臣之言,苗人野蛮凶狠,不用武力只怕难以降服。让他们归顺大清恐是难事。微臣建议对黔省用兵,剿灭乱民,并将罪魁祸级悬挂城门曝晒,以儆效尤。”

话刚说完,又有一人出列拱手说道:“皇上,依微臣之见,此等野蛮之人,难以管束,实乃天性,不如弃之。况且贵州等地孽障丛生,毫无生机,于大清实无用处,有之或无均无不可。若是出兵,浪费兵力财物不说,难保苗人不会再生叛乱。”

话刚说完,大殿上一阵骚动,不少大臣在底下小声的议论着。先一人又大声说道:“王大人此言差矣,如果弃之不理,那么各地不臣之民岂不纷纷效仿,那时大清的祸乱远不止苗疆一处,大清就会面临土崩瓦解之危,还请圣上三思啊。”

雍正不停地在殿前踱来踱去,垂倾听,听着下面大臣的议论,深感气愤,说道:“现在是让各位商议如何平息叛乱,而不是讨论苗疆地区弃与留的问题。贵州一带自古就是大清的领土。当年太祖皇帝从亡明手中收复苗疆,费了多少心血,这片土地岂能在朕的手中丢掉。”雍正的话义正词严,群臣顿时感到一阵威严,大殿上顿时鸦雀无声。

雍正向群臣扫视了一眼,看向一位大臣说道:“廷玉,你有什么看法啊?”

群臣中一人缓缓出列,约么六十来岁年纪,脸上布满皱纹,一双眼睛炯炯有神,一缕整齐的山羊胡子使他看上去更为祥和。他双手抱拳,微微欠身说道:“据老臣所知,苗人叛乱是由于传说苗王降世,能拯救苗民于水火。苗地有一股江湖组织,由苗王带领,其中众人个个武功高强,相互联络,号召苗民群起反抗朝廷。老臣认为只有粉碎这伙江湖组织,打破苗民心中的信仰和依靠,苗民孤立无援,无人带领,平叛就轻而易举了。”

此人就是张廷玉,时处军机大臣,曾辅佐过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曾主持编纂过《明史》、《世宗实录》、《大清会典》等作品,于大清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是整个大清唯一一个配享太庙的汉臣。

此时,第一位站出来进言的大臣朗声说道:“张大人所言甚是,请皇上对苗疆用兵。”又有一位大臣出列说道:“臣亦赞同张大人所言,剿灭叛贼,平定叛乱。”朝堂之上群臣登时纷纷附和,主张对苗疆用兵。

雍正向群臣扫了一眼,低头沉思,缓缓地说道:“那依众位之言,该派谁去攻打苗疆呢?”

大殿上登时又安静了下来,群臣各有所思,有的想:“谁又愿意去那野蛮地呢,苗人凶狠,只怕有去无回,即使侥幸留的性命,不能得胜而归,回京之后亦人头落地。要全歼反贼,又谈何容易。”亦有人想:“这是颗烫手的山芋料谁也不想要,如果自己开口推荐一人,此人不免心生怨恨,从此结下仇恨也说不定。”众臣有的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有的却一直垂低头,不一言。

此时站在前排的一位年轻臣子回过头来向另一位大臣一使眼色,那人立刻出列,双手一拱,长声说道:“回皇上,率兵征缴苗疆之人需是智勇双全,有勇有谋之人方能担此重任,微臣保举一人,不知可否?”

“你且说来看看。”

“四皇子文韬武略,无人能及,由四皇子亲自统兵,就如陛下亲临,兵将士气大振,苗贼感受天朝的恩威,就此束手拜北也未可知。”

此语一出,众人尽皆愕然,有的人张大嘴巴,不敢置信。心想:“贾大人平时寡言少语,怎的语出惊人,四皇子甚得恩宠,竟敢和四皇子作对。”有的大臣连连摇头,心道:“此事何等凶险,怎能让四皇子深入险地。”有的人仍是木头一样呆立,脸上没有任何表情,似乎一切与己无关。

雍正听后眉宇微凝,并未说话,垂良久,方道:“四皇子年纪尚幼,毫无经验,只怕、、、、、、”

话未说完,殿上有人朗声说道:“父皇,身为臣子不能为父皇分忧,实是罪该万死,身为儿子,不能为父解困,亦是大大的不孝,若只是蜷缩于高墙之内,受诸人保护,不能一试身手,也不是儿臣生平之志。四哥政务繁忙,无暇分身,儿臣愿代四哥前往,剿灭乱贼,平定叛乱。”

说话之人约十七八岁年纪,长身玉立,面貌俊美,说话时抱拳躬身,甚是恭谨。此人乃是雍正第五子弘昼,康熙五十年十一月二十七日出生,一向骄横不羁,玩世不恭,很少过问政事。

适才就是他回头给贾大人一使眼色,贾大人才向皇上进言。此时突然有此一说,令雍正亦是大吃一惊。

雍正眉宇间簇的更紧了,脸上微有怒色。心道:“黄口小儿,尽然在此时宠威风,带兵打仗岂是儿戏,真不知天高地厚。”

雍正本来就不太喜欢自己的这个儿子,认为他整天只知纵情玩乐,毫无长进。此时说出这种话来,若是出自弘历之口,他定是十分欢喜,但出自弘昼之口,则认为他意气用事,随口胡说,不知轻重。

雍正正自踌躇,站在右边队列第一排中的一人向前走了一步,拜下说道:“父皇,儿臣愿意领兵前往,收复苗疆,请父皇恩准。”

说话之人正是四皇子弘历,生于康熙五十年八月十三日,机敏聪慧,文武双全,自幼便得康熙帝雍正帝的宠爱,满朝上下也都均知弘历乃下一位皇位继承人的不二人选。

雍正心道:“苗疆事务非同小可,必须派一个可靠的人前往,弘历已经长大了,是该给他机会多多磨练。”说道:“好吧,四皇子接旨”

“儿臣在。”

雍正正色说道:“朕特命你为“抚定苗疆钦差大臣”,由你全权处理苗疆事宜,除贵州本省官兵外,再调广东、广西兵八千,湖南湖北兵五千,以及四川云南兵力合计三万余名均由你调遣,以备应用。各省官员均听从调遣,如遇紧急情况可直接决断,不必上奏。”

弘历以头磕地说道:“谢父皇,儿臣遵旨”

雍正道:“今日暂且到此,退朝吧。”众人跪下行礼,都退了下去。

雍正对太监苏培盛说道:“传四皇子到上书房来”苏培盛应了一声便下去传诏了。

不一会,弘历来到上书房:“父皇,你召见儿臣。”

雍正嗯了一声说道:“弘历,攻打苗疆凶险非常,你为什么要自请前往?”

弘历回禀道:“父皇一直教导儿臣要以国事为重,又怎能因为一点危险就退缩,当年太祖皇帝马上打天下,冲锋陷阵,奋勇当先,如果我因一点点危险就退缩,又怎配做爱新觉罗的子孙。”

弘历的一番话,说的慷慨激昂,当时弘历正当年少,初涉朝政,满腔热血的想要为朝廷干下几件大事。

雍正听了点了点头说道:“有雄心抱负自然是好的,但不可鲁莽行事,你贵为皇子,更不可自贱性命,保护自身安全才是最重要的。”

“是,儿臣谨遵皇阿玛教诲。”

雍正从书房的第一排最左侧的书架上取过一个木盒放在书案上,木盒雕刻精美,打开木盒里面放着一把精致的洋枪。

雍正拿起洋枪说道:“这把洋枪是由罗刹国使者进献而来,你带在身边,危急时刻可用来防身。”

弘历拿起洋枪在手中把玩,感觉很是新奇,自是十分欢喜。

雍正道:“朕听大臣们说苗贼个个身怀绝技,武功高强。众兵将虽然也都骁勇善战,但遇上武林高手,亦是不堪一击,只能以多取胜。”

弘历道:“皇阿玛放心,儿臣会保护自身周全。”

雍正道:“朕派三位大内高手随你一同前往,贴身保护你的安全。”

弘历忙跪下磕头,感激之情溢于言表,说道:“多谢皇阿玛,皇阿玛你自己也要保重身体,不要总是看奏折到深夜,要按时用膳。”

雍正“嗯”了一声上前扶起弘历,当下将洋枪的使用方法交给了弘历,又对弘历叮嘱吩咐一番,父子二人深情话别后,弘历便退了出来。

弘历再回毓庆宫(四皇子居所)的路上,思绪万千,不断想起早朝时的政事,突然想起贾政一人,心道:“此人乃新任刑部侍郎,自己与他从未有过交道,他为何在早朝时推举我去苗疆,苗疆乃虎狼之地,无人不知,他此举到底有何用意呢?还有弘昼,他一向不关心朝政之事,为何今天竟然主动请缨,也是大出意料之外。”

弘历越想越猜不出任何端倪,干脆放下,快步向寝宫走去。当日弘历开始着手准备出征事宜,安排好行程、人马和宫内所有事务。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