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还以科研交流的噱头,请了国外排名前十,德高望重的各领域龙头的科学家做评审顾问和评审官。
有这些人作证,这个奖项瞬间全球知名。
不过基于刚开始奖项只对华国人开放,所以在外界名声一般,群嘲的居多。
毕竟华国在国外的一贯形象和名声都不好。
很多人对华国的印象还停留在长辫子政府时期。
直到接下来几年,每一年的科学界都被时见的科研消息刷屏。
尤其在她两次拒绝诺贝尔奖,选择登上‘时见创新科学奖’的奖台后,这个奖项渐渐被熟识,并站到与诺贝尔奖同等高度。
而华国科研者也渐渐以得到此奖为荣。
因为得到此奖的人,还能获得时见的一次指导。
这个天才新星科学家。
在接下来的几年用科研成果刷脸中,已经有了一个新名字。
‘科学界未来的希望之星’
她短短十年不到的时间,她就手握1o24项科研成果。
其中有543项还是完全创新,甚至开启新的科研领域的成果。
每一项都足够被不断提起和重视,对全球的展起到决定性的推动作用。
甚至有人直接言,她的科研成功,至少缩减的地球几十个领域科技研究年限百年左右。
说这句话的人,正是诺贝尔奖评审团中一位支持时见的科学家。
他对诺贝尔奖的不公平性早已失望透顶。
说完这句后,他便辞去诺贝尔奖评审官,转而成了‘时见创新科学奖’的评审官。
并因为m方多次插手,导致他们无法与时见合作展开项目研究,由此决定转入华国国籍,与时见及一众华国科学家一起携手展科技。
之后,诺贝尔奖当年的傲慢在后面,每次‘时见创新科学奖’颁时,总会被拎出来嘲笑。
且因为它的无法公平,在科学界奖项中的含金量和地位正在不断往下沉。
诺贝尔奖最终吃到了傲慢的苦果。
言归正传,今日时见出现在‘时见创新科学奖’的颁奖典礼上,却不是作为得奖者,而是作为评审官和导师的身份。
现在的她,与其他一群中年或老年科学家坐一起,再没人觉得她分量不足。
新星科学家的头衔早被甩掉,如今的她所有科研成果合起来,足够与顶峰的科学家们站到一起。
而今日,她将要给她几位重要的人颁这个奖项。
这三人,分别是她的好友李君陶,二哥时来,干哥常理。
三人在这几年也出了不少研究成果。
有的是经由时见提醒,有的是他们自己举一反三做出来的。
比如李君陶的万联通讯研究成功,直接跨过单信息和打电话的通讯状态,进入半智能化,并可联机创新互联网网络,搭建华国第一个万联网。
时来和常理这对搭档一个在机械领域见解独到,一个在电子领域一路向前。
时见只留两人在公司研究所里待了三年,就说服他们接受特招进入中科院。
这几年他们在中科院中也成果斐然,只是为了保证研究不泄露,所以一直没多少人知道。
今天他们的科研成果可以正式面世,作为主创,他们也将获得时见亲手颁的‘时见创新科学奖’。
此时时父时母,以及一些关系较好的清水村村民,如许书记等都被邀请过来一次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