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三七小说网>那颗梧桐树 > 第61章(第1页)

第61章(第1页)

寒来暑往,四季更替,一晃便是五年匆匆而过。

邓元柄这几年里回到本家的次数屈指可数,他的大部分时间都花费在了桂州。

邓家在南方是数一数二的名门望族,历代靠着土地和商铺生活富足达,每个邓家人都长了一个用来捞钱的脑子,对官场不参与,却一直立场明确坚定,很坚定地走官商这条路,忠君爱国,得到的利益自己占小头,朝廷占大头,所以无论任何地方的商人,时起时落,但邓家一直稳健的往前行进。

他们足够听话,朝廷可以从他们身上得到足够的油水,所以自然不会把这个聚宝盆扔掉。

认清了这个道理,他们没有理由不蒸蒸日上。

邓元柄是邓家旁支的庶子,因着自小聪明机敏才被本家太爷相中,留在身边教导。说是教导,倒不若说是用来逗趣好一些,老人家精明了一辈子,在嫡庶问题上也分外明白。

所以邓元柄哪怕比起那些本家兄弟聪慧,却懂得藏拙,不争不抢,这才让老太爷高看他一眼。

能离开密州外出闯荡,也是老太爷特别的恩典。邓元柄纵然知道自己在邓家地位不高有一部分原因是老太爷的刻意打压,但是单单凭着老人家让他离开家族,而不是被无用的长兄压的一辈子抬不起头来,他就终生感激。

上次的屯粮事件便是他去跟老太爷说的,老太爷竟是听了他的话,得到的回报就是让邓家终于成功压下了密州的各方士绅,成了第一大户。而邓元柄也因为广钱粮赈济灾民,而被桂州人民感怀。百姓都是纯善的,他们会记得一个人的好,而不会计较这个人到底为了什么帮助他们。大字不识一个的老百姓有时候比饱读诗书的大儒更懂得滴恩涌报。

邓元柄的书铺开遍了桂州,他又悄悄收购了几个钱庄,钱变成了账面上的数字,邓元柄现在自己都不大清楚自己又多少银子。

而他名下的祥庆班也日进斗金,里面最新排演的三国,场场爆满,座无虚席。

挑了个太阳好的日子,邓元柄也出了门,准备去透透风看看戏。

作为文青报的行方,邓元柄第一手掌握了三国演义的全本。他本就不是个特别喜欢看话本的,加上这本书又长的很,便没去瞧。但他却会去看报纸,看着看着,竟也是对这本书入了迷,花了好几个通宵才看完了正本,近乎废寝忘食。

也是从那一刻起,他对穆青走前留下的一系列计划深信不疑。

他的人生的两次转折,一次是被老太爷看重,另一次便是给一个叫做穆青的半大小子敞开大门。

自邓元柄认识穆青开始算起,前后相处不过半年,但是这个少年做的事情却足以改变他的人生。穆青用一句话让邓家名利双收,而邓元柄用了五年去实践穆青那短短几句话的设想。

若穆青是个商人,他定然比世上所有人都会赚钱。

但他要做一个文人,一个官员,邓元柄觉得他会带来的震动会比文青报强大得多。

三国演义的火爆程度已经赶了以前他出过的任何一本书,有人喜欢它,因为里面的一个个故事一个个人物跟活了一般,也有人厌恶它,却是因着这本书和真正的三国相去甚远。

但这些都不妨碍三国的走红,也让文青报传遍大江南北。

一文钱一份的低廉价格让报纸每天的销量都会翻番,带来了庞大的读者群体。不仅仅是桂州,这个江南都传遍了文青报,驿站的生意也被带动的好了起来。

有读者就意味着有资源,这点古今通用。

桂州的商铺纷纷拿着钱财来刊登信息,用穆青的话叫做“广告”,而后来,人太多,邓元柄就让他们自行竞价,价高者得。单单就广告费的收入,一年就足够邓元柄的书馆五十年的利润,真真的空手套白狼的生意。

跟风的报纸不是没有,但是名声不显,在文青报的压制下没有销路,倒也不成气候。

作为拉动报纸销量的中流砥柱,

就在几天前,被邓元柄拖拖拉拉、为了销量每天只放出去几百字的三国演义终于落下帷幕,三国归一统,而从那天开始,邓元柄就列出了一条告示,向天下文人征收稿件,择优录取,刊登在报纸之上。

而结果,让邓元柄瞠目结舌。

短短三日,铺天盖地的稿件从各个地方蜂拥而至,其中不少都是名门儒士,而其中大部分竟然是引经据单一番痛骂三国演义不知所谓的。

邓元柄这回却是没了法子,他是招收了不少读书人帮他出报纸,但是现在的事情显然不是这些人可以拿主意的。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