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三七小说网>大汉储君免费阅读全文无弹窗 > 第一百一十一章 吕后说了算(第1页)

第一百一十一章 吕后说了算(第1页)

刘邦一脸的不屑,你个竖子什么德行,乃公还不知道!

我才不信你说了什么,我要看你在干什么!

刘邦果断下令,挨个调查,东宫三馆,全都不放过。

先就是国史馆,这是很早就设置的,刘邦也没觉得有什么特殊的,可是真正过问之后,刘邦直接惊呆了。

眼前国史馆正在干两件大事,其一,就是关于《孝经的注释。

叔孙通熬了两天,写出了一万七千字的孝经,这点字数还是太少了,圣贤说话都是微言大义的,因此需要有人专门释经。

国史馆的一批人就在干这件事,把深奥凝练的文字,变成简单易懂的内容,然后广泛收集案例,佐证孝经内容,然后再进行引申含义,由孝而忠,完成升华!

这一套做下来,就等于将孝道变成了金科玉律,推之四海皆准。

“子房先生,朕似乎还是低估了《孝经的厉害!”

张良点了点头,一脸的凝重,他早年也是得到名师指点,才豁然开朗。没有纸张之前,书写的载体要么太贵,要么太重,都不适合大规模写作。

因此诸子百家的经典,字数都不算多,道德经才五千言,其余的也多不了太多。

吕不韦以国家之力,修出来的《吕氏春秋,也就是二十万字。

放在后世,也就堪堪够上架字数而已。

这种高度凝练的书籍,不是你有多好的悟性就行的,必须有人给你指点,最起码要能够解释其中的文词含义,不然你连入门都做不到。

而能够读书,还能够解释经典的,往往都集中在某些特定的家族之中。

因此有些时候,真不是穷人不努力,毕竟这世上有太多的事情,不是努力能解决的……

刘盈掌控的国史馆,第一件事,就是收回了释经的权力。

这事还是让朝廷来做,然后尽量推广到更多的人,哪怕是寒门子弟,也能够靠着读书,光宗耀祖,改换门庭。

而国史馆做得第二件大事,就是梳理史料,撰写汉楚争鼎的内容……诸将有多少功劳,该得到什么样的评价,这里面应有尽有。

刘邦都看傻了,“朕,朕正苦于如何封赏功臣,伱这里竟然早有定论了?”

刘盈连忙道:“阿父,你可不能这么说!雷霆雨露,莫非天恩。我只是收集一些史料而已。以后修书,还要询问当事人的意见,多方校准,祛除错误。还要给您过目……总之,这就是个草稿,草稿而已!”

刘邦翻了翻眼皮,冷笑道:“好啊,草稿好!那阿父拿去看看行不行?”

刘盈无奈道:“您看自然是可以的,但是您可千万不能说我干涉了封侯的事情,我可没那么大胆子!”

“你的胆子比天都大了!”

刘邦气哼哼道,一個国史馆,拿捏了诸子百家,拿捏了地方豪门大族,还把文武朝臣都捏在手里。

也难怪这么多人,都往这里跑,谁不想在史册上多写两笔,写点光辉的事情,把丑事掩藏起来。

哪怕是刘邦自己,也不能免俗啊!

一个国史馆,都弄出了这么多的花样。

其他两馆,只怕惊喜更多了。

先就是昭文馆,这里面集中了刘盈的师傅们,他们除了日常讲学之外,还分成了三部分,其中第一部分,就是处理日常送过来的朝廷公文。

前面刘邦已经答应,为了让刘盈更快熟悉政务,朝廷公文都会给他一份。

昭文馆负责汇总之后,草拟处理意见,上呈给刘盈。

刘盈得到之后,会和其他人商议,检讨其中得失,拟定出最后的意见。

然后剩下的一部分人,则要关注朝廷的处理办法,再跟昭文馆的意见比对,检讨得失。

如果出入不大,就到此为止。

出入太大,还需要所有人一起讨论,最终明辨是非。

刘邦看了老半天,他皱紧眉头,若有所思。

这个竖子的昭文馆,怎么好像比朝廷还要完备啊!

刘邦又迫不及待,过问集贤馆的情况。

这个集贤馆是三馆当中人数最多的,也是事情最复杂的。

朝廷每个衙门,这里都有对应的人员,每个郡,每个诸侯国,也都有相应的人。

另外,这里面还根据兵、户、工、刑,礼,设立了五曹。

里面有若干人员,分别负责相应的内容。

他们不光要盯着朝堂动向,还要前往各地,了解政务的执行情况,将消息汇总到昭文馆,交给相应的师父负责。

如果事情很大,很严重,也要拿到昭文馆讨论。

除此之外,每一旬,三馆的人员,都要凑在一起,由刘盈亲自主持,众人坐而论道。

刘邦一路看下来,他只有一个感觉,自己的朝廷,怎么就跟个草台班子似的?

这个竖子不是想要阴谋篡位,而是要把整个大汉朝廷给吞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