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远愣了一下:“呃,你这么着急干嘛?”
梁颖解释道:“九月中旬我已经在京城上学了,到时你只能邮寄给我,太麻烦。”
“你确定了去清华吗?”
“对啊,虽然浙大和华中理工离家更近,不过我更想去清华,昨晚招生老师还给我打了电话……”
虽说94年各大高校还没有开启抢人大战,但是高考状元不一样,他们的去向格外引人关注。
如果能吸引状元投档,无疑会有很好的宣传效果。
“学校有没有给你许诺一些好处啊?”
王远本来想教教梁颖怎么和招生老师讨价还价,谁知人家根本就不感兴趣,一直缠着他要手稿。
“明天,明天我给你送过来,行了吧。”
被缠得不行的王远只能答应,梁颖这才接过他手上的红包。
“那我也沾沾大作家的喜气,顺便拜读一下你的大作,看能不能发表一两篇小说赚点生活费。”
王远打趣道:“你还看得上这种小钱?厂里和省市应该都有奖金吧?”
梁颖点头道:“昨天黄书记他们来上门祝贺了,厂工会给了五百块钱的慰问金。
黄书记还跟我爸说,下周一开厂委会的时候会商量发多少奖金,另外我听周老师说,市里会给三千块钱的奖金,省里暂时还不知道……”
前世王远看过一篇新闻,说的是92年的一件事情。
据说当时渝州某企业为了开拓三湘省的业务,准备奖励该省高考状元每人一万元。没想到当时的三湘省教委竟然强烈反对,拒绝提供几位状元的个人信息,导致这笔钱最终没有发出去。
这篇新闻从侧面证明了一件事,92年各地政府给高考状元的奖励并不高,就连一万元相关部门都深感压力,不想开这个先例。
王远记得前世梁颖的高考成绩是全省第二,全市第一,临州市教委奖励了她两千块钱。
今世她升级为全省第一,临州市教委又增加了一千块,这也符合当前的社会经济环境。
毕竟政府部门又不是财大气粗的企业,况且三千块钱也不少,差不多是一个普通人的年收入。
王远推测省教委给的奖金应该也是三千,绝对不可能比市教委少,否则上级单位哪有脸面。
至于临钢给多少政府部门就管不了,现在的临钢财大气粗,正是风光的时候,重奖梁颖一万块都有可能。
有了这些奖金,梁颖根本不用发愁这几年的生活费,只要省着点花,这些钱足够她读完四年大学。
――――――
第二天上午王远来到孙勇强的公司,从会计手上拿到了三十多万的现金。
昨天中午从梁家出来后,他接到了孙勇强公司会计的电话,对方告诉他,临钢的那笔钱终于收到了。
王远当即让会计把货款汇给联响,剩下的钱扣除税费和手续费后,从银行取出现金,他今天会去拿。
听说王远要来公司拿钱,本来准备外出的孙勇强特意留下来等他。
这段时间孙勇强问了很多钢铁厂的熟人,确定王远不是在忽悠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