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客倒是说定了。
但是有个问题,自196o年7月3o日零时起,北京市辖区内的饭馆,餐厅一律凭要凭票供应。
仅保留少数高档饭馆,不收粮票,但价格昆贵,高价菜着,非普通居民所能享用(计有东安市场内的东来顺、王府井大街路东的基花楼饭庄、西单北大街的曲园酒楼、王府井大街北口路东华侨大原内的大同酒家约18处)。
欲到这些高级饭馆用餐者须提前一日在饭庄门前预约,领取“号牌”,次日凭”号牌”入座用餐。
每日“号牌”数额有限。
江乔安对这个时代的无知,闹了个小笑话。
“噗……乔安,你还真是没享过福啊。没吃过大馆子啊。”
在他们几个善意的嘲笑中,江乔安保证中午吃完饭,就去排队去。
其实他们也没去吃过,谁舍得!
也不过是听说过罢了。
中午的时候,几人围坐一桌。
也是够奢侈的,七个人摆了十个大饭盒。
食堂总共也没几样菜。
怎么办,几样肉类打两份。
整好十个菜。
再加上有傻柱在,份量上十足。
轧钢厂其他部门的人,也都知道上午采购部的事了。
午饭之前有个小年轻争了个头名,成了组长的故事,就已经在轧钢厂传遍了。
有对他眼红的,有说闲话的,有羡慕的,有欣赏的。
“小伙子真有本事啊……”
“这么年轻就当组长了,那工资是不是又得长不少?”
“就一小组长,就在食堂显摆,还摆十个大菜。”
“就是,有能耐外面吃去啊,在这里买弄啥。”
人间百态,什么样的都有。
他们几个人,也没在意别人对的眼光。
要是脸皮这么薄,还干个屁的采购啊。
下午几人继续在办公室吹牛打屁。
江乔安则是跑去定桌子喽。
虽然不说,但是大家对晚上东来顺的火锅还是很期待的。
东来顺算的上是老字号了。
江乔安前世也不是在帝都生活,也没来老店吃过。
但是这个名号还真听说过。
尤其是后来开成连锁店以后,什么百年老店的宣传语也算是家喻户晓了。
19o3年,东来顺饭庄的创始人是丁德山兄弟推车买卖。
过了几年立铺挂牌,“东来顺”由此得名。
先是叫“东来顺粥铺”,规模不大,只是一间小木棚,经营品种为豆汁、杂面、馅饼、羊杂。
1912年,东安市场失火,木棚被焚。
市场重建后,丁德山在原处建起三间瓦房,改招牌为“东来顺羊肉馆”,开始经营涮肉。
1955年东来顺转为公私合资。
东来顺饭庄不仅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品尝清真风味佳肴的就餐场所,也是社会名流荟萃的风雅之地,同时还经常承担党和国家领导人宴请外国元、政要的任务。
着名作家老舍先生和夫人胡洁青、中画大师齐白石、京剧大师马连良、张君秋等前辈名人,生前经常在东来顺宴请宾朋,并为东来顺留下墨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