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来儿,在银川当驿卒当得如何,可能吃饱饭?”
“。。。。。。”
刚走进李继迁寨。
寨子里看到李自成回来,纷纷驻足,停下手中的活计,询问起来。
这些人口中叫的,自然不是他的大名,也不是外号,而是小字,乳名。
看寨子的名字,就知道,李姓是寨子里的大姓。
而这一支李姓,也不是米脂土生土长的本地姓氏,而是早先应朝廷政令,从甘肃迁徙来米脂落户的。
众所周知,古代百姓迁徙,是一件大事,其中困难无法言喻。
总的来说,一般都是同宗同族,相邻好友一起走,以免路上生意外,也好互相有个照应。
所以说,整个李继迁寨子里的李姓,大多都跟李自成沾亲带故。
毕竟,能这么叫的,不是李自成的儿时玩伴,就是村里的李姓长辈。
除此之外,米脂县,还有另外一支从山西迁徙来的李姓落户。
这里就不需要表述了。
这两支李姓不是同宗同室。
只说李自成回来李继迁寨,站在村子里的晒场上,见村里的长辈,儿时玩伴们询问他为何回来。
于是他走到晒场边的土坎上,“爷,伯,叔,二狗。。。。。。我不当驿卒了,打算回来另谋出路。”
“黄娃子,咋不当了,这可是吃皇粮的差事,旱涝保收,饿不着肚子,还能有结余。”
“是啊,黄娃儿哥,我都羡慕你能当上驿卒,吃上皇粮。”
众人一听李自成不当驿卒了,连忙劝诫,可惜起来,有的长辈,见他如此不珍惜在银川驿当驿卒的差事,气的,当下弯腰寻找趁手的家伙,想要打这个不成器的东西。
李自成见状连忙半吐露实情道:“爷,伯,叔。。。。。。且慢,听我说。”
“不是黄娃子不想当,是朝廷不让我当,新皇上下旨削减驿站。”
“这么一来,我在银川驿的差事就没了,只能回来另谋出路。”
这些想要动手的,都是同宗同族沾亲带故的长辈,由不得他不小心对待。
但话也只能说一半。
丢了银川驿驿卒的差事,绝不是因为忘接公文,才让驿丞借故卸了他的差事。
都是新皇上,朝廷的因故。
他才当不成驿卒的。
对。
都赖新皇上,赖朝廷。
众人闻言。
那些找家伙的长辈,也停下了动作,将手中的棍棒扔掉,连忙向李自成询问道。
“好好的,这新皇上咋就不开驿站了呢。”
“这驿站,那些官老爷们以后就不用了?”
“老汉看米脂县的驿站,那些路过的老爷们可是经常去。”
“对,对,对,不仅那些老爷们经常去,老爷们的下人也经常去。”
“新皇上,老爷们这就要驿站了?”
这些没出过米脂县,有的,甚至连李继迁寨都没出过的人,一直在土里刨食儿吃。
他们想不明白,为什么新皇上刚坐上龙椅,就要关驿站。
但想不明白。
他们倒也没放在心上,驿站,是老爷们住的地方,不是他们能关心的。
操心,也是那些老爷们,还有那刚坐上龙椅的新皇上该操心的。
而他们该关心的是李自成。
“黄娃子,既然回来了,那就在寨子里好好过日子。”
“你那婆娘。。。。。。算了。”
“黄娃儿,你这不当驿卒了,你为了娶婆娘,跟文举人老爷借的债怎么还?”
“对啊,黄娃儿哥,你娶那韩金儿可是跟文举人老爷借了不少的钱。”
一说到李自成的婆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