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随着仪式的结束,早已等待的驿骑们,也带着新皇登基的消息,奔向天下四方。
登基的第一日,朱由校开始接触真正的奏章。
以前看的,都是别人处理过的。
上面可能还有历代先皇留下的批注。
他现在拿的,那可是一点批注也没有。
只有内阁的意见,或者说韩爌的意见。
内阁现在三大阁老,方辅一心想要安稳退休,刘一燝也起了暂避之心。
他们二位,现在对于政务自然是能推就推,推不掉那就躲。
对于这样的局面,朱由校是有预料的。
大家都是人,都有情绪。
不可能说,明知道你要对我不利了,那我还对你千般万般好。
朱由校已经有想法,后续看是让孙如游入阁,还是再多找几个帮手。
这,需要邹元标的答案。
毕竟,张居正改革,现在就是一个空名头。
要人没人,要钱没钱
至于内帑的钱,那是朱由校给辽东之战准备的。
改革想要借用一下,没问题。用了不还,不行!
改革这个空架子,现在需要远在江西的邹元标尽快赶到京城,然后呼朋唤友的给架子里面填充血肉。
也就是说,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阁都是以邹元标为核心的。
朱由校希望到时站在邹元标身边的都是帮手,而不是掣肘。
当然,朱由校也不会等邹元标到了再说增补阁臣的事。
那得一个多月后,估计韩爌会累死。
朱由校会通过书信,再通过大明驿站系统与一直在路上的邹元标联系。
这样,当他到达京城的时候,有一部分准备工作,就做好了。
改革,争分夺秒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