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好几次,为了获得对方的情报,李世民陷入围困。
尉迟恭说道:“有了这些地图,或许有机会,长期经略草原。”
“你和朕想到一块去了。”
李世民笑道:“不能只把这些地方打下来,而不去经营,只有经营了,增加产出,覆盖战争成本,才能一直的扩张下去。”
这位顶级六边形皇帝,思考的非常长远。
限制扩张的是什么?
投入与产出严重失调。
打一个地方,大唐支出了100万两白银,打下来之后,收获了一块土地,但是这块土地,一点产出也没有,人口也稀少。
如此一来,大唐就白亏了100万两白银。
长此以往,大唐一直亏损,入不敷出,也就拿不出更多银子慰劳将士。
相反,打下一个地方,经营好了,获得丰厚的收益,不仅国库充裕,而且还能不断激励将士。
达到一个正循环状态。
那样的话,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投入扩张。
大唐的版图,自然而然的提升。
再配合杂交水稻的普及,粮食产量大大增加,可以养活的人口增长一倍。
抓住这次机会,在短短的三十年内,李世民认为,他能把大唐的疆域扩张到1500万平方公里!
…………
北宋王朝。
经过蔡京的一些运作,朝堂之上,已经有很多大臣,主动提出南迁。
至于理由,很简单。
保全实力,金人势大,暂避锋芒,以后再谋求反攻的机会。
所有人都知道,这只是一个借口罢了。
然而,大部分的宋朝官员,都已经被吓破了胆子。
他们害怕金人南下,害怕金人攻克汴京城。
“陛下,南下不能拖,应该尽快执行,否则的话,大宋这百余年的基业,就要断送了。”
“是啊,陛下,这个时候不能犹豫,该南下就南下。”
“南下,是为了将来有一天,带领军队北上,这没什么问题。”
……
大臣们陆续表达自已的看法。
没过多久,整个朝堂就分成两派。
主战派和主和派。
主战派以李纲为首,另有宗泽、韩世忠等人。
李纲上前一步,提高声音说道:
“不能南迁,光幕上面的内容,是给我们提了一个醒,早做准备,做足了准备,能挡得住金人的进攻。”
宗泽也说道:“陛下,不能南下,一旦南下了,恐怕再也没有机会北上。”
宋徽宗赵佶沉默不语,这个时候,还没到他发话。
主战派和主和派,还没有彻底分出来。
赵佶必须要弄清楚,朝堂之中,有多少人有抵抗之心,又有多少人,是打算向南逃难,还有多少人,是准备投降的。
宋徽宗不开口,主战派和主和派两派人马,很快就陷入了争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