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兵部堂官何奈的私信最多,刚开始几封还好,都是询问秦正意见的,后面几十封,全是斥责,说秦正为何不理他。
直到马军把西北三关的战事写成公文给朝廷之后,何奈才停止写信斥责秦正。
大乾边关的战事牵动所有人的神经,虽然这些藩王造反,可还算知道轻重,没有胡来;
造反的藩王们,控制着战争的节奏,缓步推进,担心一个失手,朝廷撑不下去,北元大军长驱直入;
到那时,什么都晚了,哪怕是打进了京城,当了皇帝,也同样免不了要和这些外族对上。
秦正看完所有公文和私信,先给何奈回了一封,告诉何奈:为了缓和朝臣和宫里的矛盾,建议摄政王“垂帘听政”;
秦正解释道:锤炼听政是最好的选择,既不违反大乾的祖制,也不伤害朝臣的忠心。
秦正给何奈的信出去后,又给各部堂官、勋贵、甚至是宗人府写了信;
信上的内容无一例外,全部提出让江汜“垂帘听政”的。
当何奈收到秦正的飞鸽传书后,哈哈大笑,孙武有些不解的问道:“部堂大人,难道有喜事?”
何奈咧张着大嘴,道:“喜事?何止喜事,来,你也看看。”
孙武急不可耐的接过何奈手里的字条,先看了字迹和落款,居然是秦正写的,孙武也忍不住笑出声来。
孙武看完信,道:“部堂大人,我认为可行,完全可行,秦正这小子,还真是个鬼才。”
何奈大笑道:“好了,有了这‘垂帘听政’,我大乾朝廷可以拧成一股绳,就可以全力对付这些反叛的藩王和世家了。”
孙武拱手道:“部堂大人,既然如此,我等何不联合其它五部衙门,还有都察院、御史台、勋贵们,一起联名,恭请摄政王垂帘听政?”
何奈嘿嘿一笑,摆摆手道:“用不着,给秦正写私信的又不止咱们一家,据老夫所知,所有的六部堂官、都察院、御史台,全部给秦正去过私信。”
“秦正这小子给咱们回了信,自然也会给这些人回信。”
“至于宫里,完全用不着咱们担心,宫里除了掌握禁军外,还有庞大的特务机构,甚至官员的一言一行,都瞒不过他们的耳目,他们或许早就知道了”
何奈一提到特务机构,孙武就露出一副苦瓜脸;
所谓的特务机构自然是指“铜雀台”了。
“铜雀台”,朝廷的特务机构,类似于北元的一品堂,高手如云,却臭名昭着;
朝野上下,闻之色变,惹不起,还躲不起。
若论朝廷最强战力,恐怕就属“铜雀台”了。
据传,先皇生前就把“铜雀台”交到江汜手里;
江汜也不负众望,利用“铜雀台”,大肆抓捕反对者,更是以查贪为名,抓捕了一大批朝臣和地方官;
但凡被铜雀台抓住的官员,轻则丧命,重则满门抄斩,甚至灭九族。
何奈提到“铜雀台”,孙武也不吱声了,向何奈道个别,就去忙自己的事了。
“垂帘听政”的提议,也很快被送到江汜的案头;
江汜看着熟悉的笔迹,眼神眼神有些萧索;
江汜有很心痛,暗叹,写信之人,到底和自己不是一条心,哪怕是将来成亲了,终究是同床异梦。
江汜看完字条,就用掌力把字条震的粉碎。
江汜的身份,除了是大乾公主,如今的摄政王,还是无上玄阳宗的真传弟子;
江汜的修为自然不弱。
当初,江汜在漳县受伤,也是在执行任务受的伤,躲在秦正家里养伤;
也在那之前,江汜就已经进了“铜雀台”,已经掌握了铜雀台的一部分权限。
先皇去后,江汜接管铜雀台,也就顺理成章了。
江汜随即让内侍总管传旨宗人府,摄政王江汜同意“垂帘听政”。
旨意出去后,江汜就紧闭双目,陷入沉思。
一天后,大朝,也就出现了本文开头的一幕;
江汜坐在珠帘后面,开始了“垂帘听政”。
内侍苏长弓高呼:“有本启奏,无本退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