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源带顾清俞来到虹口区某个新楼盘。小高层的三楼,两室两厅,楼层不高,但正对景观湖,位置不错。简洁装修,家具还没到。空落落的。甲醛味道还未全散,窗户开道缝,透气。灯也没装,头顶一个赤膊灯泡。打开,橙黄的光像个散步的老人,慢是慢的,该兜的都能兜到。角落里竟有半瓶红酒,还有未洗的酒杯。
“前天晚上过来的——”他道。
她点头,知道是他母亲大殓那天。
他把酒杯拿到厨房洗了,出来,倒上酒。一杯递给她。她接过,“房子蛮好。”他笑笑,“你是鼓励为主。”她道:“真的蛮好。”停了停,“——替你开心。”
他说房子钥匙是上周末拿到的,“我妈没撑住,晚走一天,就能看到新房。”
“是什么病?”顾清俞问他。
“抑郁症,”他低下头,晃了晃酒杯,“——割腕。”
顾清俞倒抽一口冷气。
“抢救了两天。还是没救回来。”
瞥见她的神情,他反过来安慰她:“其实对她来说,可能也是种解脱。光这半年,就已经割过两三次了。手腕上都是横七竖八的刀疤。也试过跳楼,有一次挂在晾衣竿上,亏得我
爸发现得早,一把抱住。我们不可能一直盯着她。早晚的事。抑郁症比癌症还可怕,癌症还有五年存活率、十年存活率,抑郁症基本上就一个结果。我和我爸都有心理准备。”
他说得很平静,仿佛在讲述一桩很寻常的事。他愈是这样,她便愈是担心。
“我妈是个很感性的人。小时候,看她听个评弹都能听得泪流满面,不管哪里听到两句苏州话都会眼圈红。她怕牲畜,可在兵团牧场上班,草场上那么多牛羊,还有马和骆驼,她只好忍着。她有洁癖,可是条件摆在那里,好几天才能洗一次澡。也忍下来了。后来就渐渐习惯了。她其实比我爸更能适应环境。女人有时候比男人更坚强。男人反而不行,我爸到后来其实是死心了,什么也不管,整天看书听音乐。都是我妈在督促我功课,盯着我,告诉我‘考回上海就好了’。我家墙壁上,贴满了小纸条,“不要放弃”“考回上海”“做上海人”……我妈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我身上。其实那个时候她已经有点患病了,但还不严重,就是晚上睡不着觉。她去医院配了‘利他林’,是一种抗抑郁的药。我爸总觉得这种药多吃没好处,就偷偷把药倒出来,放助眠的药进去。她不知道。高考的时候,家长圈里都在传‘利他林’能提高注意力,考生吃一点可以超水平发挥。我妈瞒着我爸,把药
掺在绿豆汤里,给我喝下去。还加了一倍剂量。她以为是‘利他林’,但其实却是安眠药。吃得我在考场上哈欠连天,就想睡觉——”
他说到这里,竟还笑了笑。抬起头,看到顾清俞眼里泛着泪光。
“考不好,也不能完全归结于这个原因。可能真的是水平不行,谁知道呢?”他又笑笑,语气轻松得过了头,像树叶漂浮在水面上,软绵绵不着力,“我其实倒还好,再怎样,也不会真的想不开。我妈就不一样了。”他说着,又停顿一下,“她第一次割腕,就是我高考成绩单出来那天。我睡到半夜,听到外面有声音,出去一看,我妈坐在地上,旁边一摊血,收音机还开着,在放评弹《方卿唱道情》——‘叹方卿,大明朝,家计贫,年纪小。多才入泮游庠早,赃官冒庇坟粮事。亲戚远投路途遥,园中巧遇姑娘骄。到后来扬眉吐气,方知势利功劳’——她就那样一动不动地听着,木头人一样。被抬上救护车也是,医生给她扎针,她眼睛眨也不眨,像是一点知觉也没有。那个模样,我到现在都忘不了。”
顾清俞拿过他手里的空酒杯,放在地上。瞥见他眼角一点点渗出泪水。
“后来就是治疗,每天吃药,回到上海以后,还做心理疏导,加了个病友群,有几个固定搭子,定期就到周边旅游,挺热闹。这十来年没怎么犯。即便是股票跌到
肉里那阵,吵归吵,也摒过去了。我和我爸都很庆幸,以为治好了。其实没有。这种病不太可能根治,只能靠药物控制。”他说到这里,霍地停住。顾清俞猜想他后面的话必然很艰难,也不催促,伸出手,在他肩上轻轻拍了拍。拿起酒瓶,问他:“再来点?”他点头,“谢谢。”她倒酒入杯,递给他。
他接过,一饮而尽。
“其实我妈的死,我要负一大半责任。我要是混得好一点,她也会放松些。”
“不是你的错,”顾清俞劝他,“这些年你也很不容易。”
“人人都不容易,再难也还是有机会,是我没抓住。”忽地,他提到展翔,“——连那种瘪三都可以混成人五人六,还有什么是不可能的呢?”
顾清俞记得,展翔似是也骂过施源“瘪三”。上海话骂人的词里,“瘪三”不算恶毒,但最是促狭,轻蔑的口气从嘴角带出来,不留余地。男人间互骂尤其如此,盯着对方最不堪的那点,像蛇打七寸,谁又会没软肋呢,“瘪三”这词恶就恶在,戏谑的成分占了一半,看着不粘皮带肉,却又是入骨三分。顾清俞沉默片刻,换个话题,问他:
“不是说要等拆迁再买房嘛,怎么突然就买了?”
“是我妈的意思。她说她等不下去了,她说再在那个破房子里待着,人非发疯不可。她拿了三十万出来,又让我爸写信去问国外亲戚借,我爸不肯
,她说‘只此一次,我也不要脸了,都这把年纪了,什么都没有了,还要脸做什么”,那次他们又是大吵。我妈年轻时候很文雅的一个人,这几年变了许多。我爸骂她,说你变得都不像你了,跟小菜场那些粗鲁女人又有什么区别。她说,怎么没区别,我过得还不如她们呢。”
顾清俞叹口气。幼时去施源家,见过施源妈妈少女时的照片,清秀中透着高贵,气质极好。施源的曾外祖早年在英国留学,回国后任政府参事,两个兄弟也都在大学执教,一个姐姐还嫁给了清华的副校长。施源外公也是名校毕业,到施源妈妈那代,境况不同,但读书人的传统还在,五六岁时临摹颜真卿的《多宝塔碑》,力道气度,竟是不逊大人。施源父亲家倒是生意人,施源那时同顾清俞开玩笑,说“我外公其实是舍不得我妈的,觉得她嫁给我爸委屈了”。但那时的生意人,与现在又是不同,也是文文气气。况且愈到后头,这些便愈是没人说起了。都被岁月磨平了,变成一缕烟,渐渐地,亦无差别了。
“有一天,Sindy送我回来,被我妈看见,问,那是谁。我告诉她。她没说什么。我知道她肯定不舒服。还有我陪Kendy打高尔夫,我妈其实都清楚。我给Kendy买衬衫,颜色还是她替我挑的。我说,是个娘娘腔。她挑了件黛粉色的。高尔
夫课程也是她找熟人介绍的,速成班。我把打球时的照片给她看,其实是形式大于内容,功架摆足,连个菜鸟都谈不上。在那种地方,就像个笑话。我妈却觉得蛮好,说我有点外公当年的模样,‘你是读书人的长相啊——’她一连说了几遍,边说边叹气。又问我,觉得委屈吗?我笑说,假结婚那种都做了,这些又算什么。其实我真不该那么说的,倒像在她面前赌气。果然,她听得哭了。我把手机银行给她看,告诉她,这阵子赚了不少。努力一把,真的可以买新房了。我本意是想安慰她,没想到她霍地一下,把手机摔在地上。她哭得撕心裂肺。我害怕极了她这种哭法,前一秒还是很安静,后一秒就像要把五脏六腑都哭出来。血都要呕出来那种。就跟当年高考揭榜那天差不多。果然,当天晚上,她又割腕了。”
顾清俞蹙着眉,算日子。施源看出她的心思,“不是那次——”
她哦的一声。
“那次救回来后,她对我说,她想通了。她说:‘你没有错,我也没有错,大家都没有错,错就错在,生活跟我们开了一个玩笑。’她还提议一家三口去吃火锅,‘我这次真的想通了,真的,是真的想通了——’。她反复说着这句,更像是自我催眠。她说,怎么活都是一辈子,只要活着就好,管别人怎么看呢。还有吃不上饭的呢,你看中东那
些难民小孩,饿得一根根肋骨翻出来,白骨精似的,我们已经非常好了,还可以吃涮羊肉。”
施源说着,朝顾清俞笑笑。顾清俞也想笑,但被什么堵住似的,完全笑不出来。
“我爷爷的弟弟,我应该叫他‘叔公’,一个月前去世了。他是个富翁,在加拿大有上百家药妆连锁店,前后娶过三个太太,有七个儿女。然而在他的遗嘱里,居然有我爸的名字——他把蒙特利尔西山区的一套别墅留给我爸,价值五百多万加币。律师函发过来那天,我爸妈都以为是个恶作剧,直到叔公的小儿子来上海出差,我们才知道是真的。他是个音乐剧导演,经常来上海,但在遗嘱公布之前,他从未听说过我父亲。他把别墅的照片给我们看,外观还有内饰。居然还带游泳池。他建议我们不要卖掉,因为那个区有良好的教育资源,房价一直在涨,许多中国人都喜欢在那里买房。那天晚上,我们都失眠了。我妈说得对,生活真的跟我们开了一个大玩笑,从天上掉下来,揿到阴沟里,弄得面目全非,再捡起来,没头没脑地扔向天空。”
顾清俞想说“否极泰来”,忍住了。
施源停下来,说这番话像是耗尽了他所有的力气。先是一动不动,随即一屁股坐在地上,喘着气。停了足有半分钟,他告诉顾清俞:“——三天后,我妈就走了。她是铁了心地想死,半
夜两三点钟,厕所门反锁,换了新的剃须刀,还吃了安眠药,水龙头打开,手臂浸在脸盆里。血水一直流到客堂间。早上门撞开的时候,她靠着墙,血都流干了。”
他像个孩子那样失声痛哭起来。喉音低沉,听着更让人肝肠寸断。顾清俞低下身子,揽住他的头,放进自己怀里。柔声安慰着,一遍遍地,任由他把鼻涕眼泪擦在她衣服上。哭吧,哭出来就好了,哭个痛快。她在心底里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