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阳城内,帅府大堂。
起义军统领王凤,愁眉不展,焦急的在堂中徘徊踱步。
两旁的将领们都是讨论纷纷。
主战派认为必须死战到底,否则被擒也是死路一条。
主和派称眼下大势已去,只有开城投降,或可博得一线生机。
王凤动摇不定,高声道:“诸位将军,敌军数倍于我军,我等已成困死之势,不如……降吧!唉……”
刘秀站出来大声反驳:“不能降,断不能投降。”
王凤一直瞧不起刘秀,此刻他故意阴阳道:“如此形势,难道你有扭转乾坤之能?”
刘秀分析当前局势,提出不可轻言投降,否则前功尽弃。
许多将领纷纷发声,指责刘秀,说他一个小小先锋将军,竟然对大家指手画脚,教导起大家来了。
刘秀不怒反笑,没有说话,只是无奈的叹了一口气。
镜头一转,夜月高挂。
刘秀率十三人,趁着敌军防备松懈,溜出昆阳城,前去搬援军。
他从附近州县,率援军上万人,去解昆阳之围。
刘秀犹如神助,杀神降临,身先士卒,冲杀敌军阵营,骁勇无比。
起义军士气大振。
他组成三千多人的敢死队,向着敌军中坚力量进攻。
王邑,王寻认为刘秀不足为惧,实属蚍蜉撼树,以卵击石,派一万人与刘秀敢死队对拼。
刘秀率敢死队越战越勇,挫败敌军。
围城的其他部队,没有统帅命令,都按兵不敢动。
刘秀抓住时机,向城中传进信息,里应外合,要大破敌军的核心力量。
喊声震天,杀气腾腾。
旌旗乱飞,血流成河。
“杀了这群反贼,破城之后,论功行赏,冲!”
王邑发号施令。
一万士兵冲了上去,与刘秀军正面交锋。
刘秀虽区区三千人,却打出了三万人的气势,所向披靡。
王邑的手下很快就溃败了下来。
“大将军,不好了,敌军朝中军方向杀过来了。”一小兵脸上血肉模糊,急切禀告。
王邑和王寻这才意识到不对劲了。
他们连忙发令,示意其他部队前来增援中军。
不过,似乎已经来不及了。
刘秀看准时机,率军冲向敌军中枢,彻底冲散了中军阵型,顷刻间,统帅王寻被斩杀。
王寻做梦也没有想到,他会以这样的方式告别这个世界。
一切发生的太快了,来不及反应。
另一统帅王邑吓得魂飞魄散,在麾下将士的掩护之下仓皇逃窜。
“王寻已死,放下武器者,不杀。”
刘秀举起王寻头颅,高声喊道。
王莽军顿时阵型大乱,士气颓靡不振,再加上他们大多数都是贫苦百姓被强征入伍,心有怨恨,见状,许多人丢盔弃甲投降,还有许多逃跑的。
就在此时,天象巨变。
忽然大风骤然而起,电闪雷鸣,大雨倾盆,巨石飞烁。
王莽军淹死无数,很快便是尸体如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