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后,在他的要求下,工匠们试了碎石,碎砖,炼铁渣,煤渣,……
最终现,煤渣和瓷土8:2混合后烧造的砂型最好!
解决了砂模材料问题后,剩下的技术细节,工匠们就能很好的解决。
赵桓只是提出了几个工匠们无法现的技术问题。
第一,铸造的时候必须先将砂模重新烤一遍,避免模具里面的潮气在铸造的时候变成气泡,影响大炮的质量。
第二,铸造大炮的时候,必须将炮口朝上,这样会让铸造的大炮尾部材质更致密,气泡更少,强度更好,将质量较差的位置放在炮口。
因为大炮射时,承受膛压最大的也是炮尾区域,这里的质量,比炮口关键重要的多。
在铸造过程中,赵桓还要求工匠们对铜料进行了精炼,然后在精炼后的铜当中加入百分之五的锡,百分之一的锌,练成青铜。
这个比例是赵桓在某部明末小说中看到的所谓炮铜合金的比例。
大炮铸成后,第二个问题是镗孔。
近代的镗床赵桓一时半会弄不出来,但他恰好在某本小说中看过明朝造炮时镗炮孔的办法。
没错,明朝造大炮并不像有的人说的那样,不镗内孔。
明朝镗大炮内孔是用一种叫南瓜钻的东西。
这东西用钢材打造,侧面有一棱一棱的凸起,造型有点像南瓜,凸起的棱上用制作锉刀的办法剁的有齿。
加工大炮时,将大炮树在一个大坑里,矫正垂直后,将大炮固定,然后将南瓜锉装入炮口,锉刀的后部连有一个长杆,长杆后端穿入木架子上的圆孔内,将其尾端固定同时,又能转动。
之后,两个工匠,用类似大型弓钻的钻弓来回拉动,旋转南瓜钻,对炮镗内孔进行加工……
这个技术,无论在明朝,还是宋朝都没有什么难点。
赵桓一说,工匠们就理解了,不几天就弄出了实物。
工匠们在试用之后,还自的在南瓜钻的尾端加上了一个铸铁的配重球,来增加南瓜钻向下的压力,以增加镗孔的度。
赵桓又让工匠们制作了测量大炮内径,外径,膛深,长度的卡规后,要求工匠必须严格按照尺寸制作大炮。
他特别要求,制作南瓜钻时,每一个钻头都必须经过锻造,打磨,剁齿,渗碳(用泥箱讲南瓜钻和碳粉封闭放入炉膛中长时间煅烧渗碳),淬火工序制作,每一个南瓜钻都必须经过多次卡规测量,保证工具的精度。
将一切理顺之后,赵桓才将注意力从新建的铸炮厂转移出来。
……
三月初,一支数万人的队伍来到了开封城外。
尾随斡离不大军离开的韩世忠他们回来了。
韩世忠三人率领两万骑兵,兵分三股,在三五十里的安全距离上,环绕斡离不的侧后方,专门袭击金军劫掠打粮的小股骑兵,遇到敌人大量骑兵的驱赶,就立即后撤,跑远了,等到金军放弃追杀,就又复跟上,弄的金军没有办法,只能加快度向北撤退。
也许是被开封的攻城战弄得没了心气,又或者是对这次的收获比较满意,斡离不在中山城下稍作停留,就撤了围城,北上而去。
中山,河间两镇的围就这样解了。
原本历史上,中山,河间这次围困也是在稍晚一些,种师中带领大军北上后,金军就放弃了围城。
只是种师中带着大军,来的慢一些,让金军一路肆无忌惮的劫掠了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