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马上改口:
“我觉得应该是……没有吧?”
“那就是了。”
常浩南解释道:
“美国人的心理其实比欧洲人简单得多,我稍微研究过一些……他们炒作我们的高音武器威胁,只是为了让hTV2,也就是那个跟玄鸟原理类似的滑翔式高顺利获得研制资金而已。”
“但之所以敢于这么炒作,正是因为在内心深处的潜意识里,他们并不认为我们真的可以把高音飞行器给研制出来……或者至少不可能在他们之前。”
王宏让脸上的疑惑并没有消退太多,显然还有点没想明白这里的因果关系。
“有个笑话不知道你听过没有。”
常浩南干脆换了个方式:
“说是有个记者问五角大楼的新闻言人,为什么要耗费那么多资源出兵两河流域,对方表示,是因为怀疑那里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记者又问,那为什么不直接出兵莫斯科,言人只好回答说,因为俄国人真的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王宏让听后直接没绷住,噗嗤一声笑出声来。
戈壁滩上顿时弥漫起一股快活的空气……
……
当然,玩笑和快活都是短暂的。
即便有着过去双锥体验证弹的成功经验以及JF14高风洞提供的大量数据,滑翔式高的试射仍然是一件需要谨慎准备和严肃面对的大事。
并且,根据军事学展的一般逻辑,在有了矛之后,就会自然而然地开始考虑盾的问题。
实际上,早在2oo5年,常浩南利用东风3导弹测试双锥体弹头高音再入可行性的时候,地导部队就已经确认,常规的远程警戒雷达只能勉强捕捉到一些断断续续的信号,无法给予足够长的预警准备时间。
面向空气动力学目标设计的火控雷达则根本无法稳定跟踪到高音飞行状态下的目标,更遑论射导弹进行拦截。
后来图16o射的那枚验证弹也基本验证了这一结论。
此前监视x51a飞的时候,也是使用策略,通过多基地雷达方案进行智取。
而“玄鸟”高音验证平台的度更快,几乎达到前三者的两倍,已经可以在飞行体周围生成一定强度的等离子体吸收层,又是采用灵活性极高的滑翔弹道。
别说拦截,就连导弹来袭预警都很难实现。
搁在二十年前,这种情况或许还可以接受。
毕竟冷战时期,两个级大国的最主要威胁都来自对方,华夏只要有及格线水平的战略威慑能力就足以维持基本安全。
但如今,华夏已经稳稳坐在了第二大国的位置,并且仍然维持着两位数左右的离谱增长水平。
明眼人都能看出,照这个架势下去,早晚会成为大洋彼岸的主要对手。
这种情况下,本就处在劣势的一方如果让对手先出招,只会更加被动。
只能抛弃幻想,早做准备。
因此,建设一套全新的战略预警,乃至是导弹防御体系,也几乎在“玄鸟”转入正样研的同时被提上了议事日程。
而与之相关的第一项动作,就是那座位于gs省西部的毛道雷达站——
当然不是说电科集团在短短几个月里就找到了对付高音武器威胁的办法。
而是在此之前,他们需要先对攻守双方的能力有个比较明确的认识。
按照计划,空军将重建毛道雷达站,在为7o1o雷达准备的基座上安装一部使用了最新技术的L波段相控阵雷达,并在不做预先准备的情况下,对高音飞行器的试射过程进行跟踪监视。
然后再根据本次测试的数据,考虑是在现有型号基础上升级,还是研制全新的战略预警雷达。
至于毛道雷达站本身,则可以作为训练、以及战术战法研究设施继续光热。
实际上,“玄鸟”的次试射之所以被确定在第二季度,也有相当一部分原因是在等待这座雷达彻底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