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是在防御作战时无法构建连绵的防线,分散的兵力在外围设立警戒阵地,这样的布阵就给了乌军快穿插的机会……”
……
……
燕京!
军中,
一座秘密的军队办公室内。
身着军装,年近六旬的一位老长,挺直的坐着,看着电脑的画面。
此时他那支夹着香烟的手,在颤抖……
“说。”
“接着。”
“说,让他接着说!”
……
……
教室内,
赵逸并没有继续说。
而是从桌洞里掏出一瓶矿泉水,抿了两口。
然后再把矿泉水瓶子拧好,
最后,又放回了桌洞。
然后又低头,看了下矿泉水瓶是否放好了。
嗯。
放好了。
赵逸打了个哈欠,
然后才张嘴:
“我们可以进行一个最后的预测。”
“第一步,俄大毛狂飙猛进,战线蔓延数百公里,前锋直抵基府。”
“第二步,巷战,纠缠,由于大毛后勤不足,火力供应不足,陷入短暂僵持。”
“第三步,即大毛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开始进行战略性调整,在这期间会给人营造出丢盔弃甲的错觉。”
“第四步,巩固南线,稳扎稳打,开启一场持续数年的持久消耗战。”
最后一个字落下了。
赵逸的眼皮子也落下了。
“补觉。”
“有事叫我。”
“但是!合成营的人员编制、武器配置是基于非常理想化的前提,需要满足相当多的条件,否则,合成营就无法完成预想的任务。”
……
……
国安办公室内,
王主任神情郑重,
甚至都止不住的眼了口唾沫……
手边的电话传声筒,终于传出了一道略显苍老的声音:“小王,问他,合成营理想化的前提,需要满足什么条件?”
……
……
教室内,
赵逸笑了。
“满足什么条件?”
他道:
“要求战场条件有利于我,后勤供给压力要小。”
“还要求战争模式有利于我,突袭,而不是僵持。”
“还要求战争规模有利于我,不可以日旷日持久的大战。”
“还要求空中优势在我。”
“还要求信息化优势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