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三七小说网>万历名臣 > 第374章 变法改革派与守旧派的战争(第2页)

第374章 变法改革派与守旧派的战争(第2页)

“可我们一直都是农业社会啊!那还有朝代配得上吗?”

“……”

“为了实现自己的变法,王安石不得不进一步强化政府的权力,通过强制手段来推广改革。

而这种做法导致了一场原本旨在经济改革的运动,最终演变成了政绩考核的竞技场。

为了获得好的考核成绩,官员们只能不断加大政府的干预力度,进而扭曲了市场机制,使得王安石的初衷在实践中彻底变形。

这一行为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演变形成了一个无法打破的恶性循环。

作为王安石政治上的对手,

尤其是保守反对派的领袖司马光,他对王安石的变法理念,其实有着非常深刻的理解。

司马光不是经济学家,也没有王安石那种通过促进流动来增加社会财富的独特思维。

他的观点源自他深厚的历史学识,也就是祖宗们总结出来的经验。

在司马光看来,国家财富是有限且固定的。

政府与民众在财富的分配上,是消彼长的关系。

政府多拿一分,百姓就少赚一分,这就是帝王将相们理解的‘与民争利’。

但实际上,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哈?”朱由检满脸懵逼。

“如果这话不是苏先生说的,朕定然叫人把他叉出去砍了!”赵匡胤脸色凝重。

“天下财富本就不应该是固定的!否则我大唐如何成为历史上最强大、最富有的国家?”李隆基深以为然。

老朱则在闭目沉思,他隐隐感觉脑子里有一条线快被自己抓住了,就差那么一点点!!

苏治继续讲解道:

“司马光作为一名伟大且严谨的历史学家,

他的观点和思想或许缺乏创新和冒险,

但那都是从历史中无数次的经历,和诸多的实践验证后所得到的经验。

所以,也不能怪司马光保守和反对,毕竟古人还有一句话叫做‘以史为镜’。

司马光立足于华夏农业社会,基于此现状并预见到:

无论王安石的改革包装的如何华丽,

其本质可能还是与历史上的桑弘羊的政策相似,

终究逃不出当年桑弘羊那样与民争利的结局。

从这一角度分析,王安石与司马光是两个截然相反的人物:王安石具有前瞻性思维,眼界开阔,却可能忽视了现实的制约。

而司马光则显得更为保守和实际,他善于从历史中汲取教训,深信相同的土壤终将结出相似果实的的道理。

考虑到司马光更贴近农业社会士大夫阶层的思考方式,当时众多名流选择支持他也就不足为奇了。”

“那时的王安石,意气风,壮志满酬。

他婉拒了文坛巨擘欧阳修与宰相文彦博的盛情邀请,选择前往偏远的鄞县去实验自己的变法雏形。

那一年,旱灾肆虐。

王安石兴修水利,并趁机推行了青苗法。

‘青苗法’的初次推行,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不仅成功地保障了当地百姓的生活,还为他赢得了治下口碑和朝中大佬的青睐。

一时间,‘名不加分国用饶’的美好愿景,仿佛触手可及。

但遗憾的是,

当青苗法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时,

却出现了诸多问题,

追根溯源,还是逃过不两个字——人性!”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