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除了房地产公司闷声不响地大赚特赚外,一些有多套房的人也开始赚大了。他们中的一些其实一开始也很穷,甚至买房的钱还是东拼西凑借来的,但他们天生胆子大,成就了一切。殊不知,在大开的这些年头房地产行业就是‘饿死胆小的、撑死胆大’的,房价的突然疯涨,让优先购得房子的人通过转手就获得了高额的利润回报,然后从银行贷款再买一两套,伺机再转手,从而让不断涨价的房子变成了自己赚钱的工具。所以,有时候看这些人赚钱的样子太“嚣张”,而形成鲜明对比的就之前没敢买的人心里在滴着血。
其实,滨江作为一个地级城市,房价的上涨空间远远没有停止。直到六、七年以后的2oo8年世界金融危机才算是暂时彻底刹住了房价上涨的“油门”。
而这其中,如果真有人即便在过城中,通过私人借钱买房也罢,通过银行贷款买房也好,永远都是划算和赚钱的买卖。几年后鼠两端而坐失良机的才深刻地感受到什么叫“选择永远大于努力”。只是有这种意识的人太少了,所以真正能够这么干的人就自然更少了。
而这种“自然”生长的买房现象当然完全有别于财大气粗有意而为之的炒房团的作派!
强勇当时跟一般的购房人一样,没有想到这么深这么远。如果说从中获利了,只能说自己的运气好罢了。因为这东西不能拿来当饭吃,而真正能够当饭吃的也只有人民币。
所以,强勇办好购房的手续后,就开始为第三次“回归”深圳做起了准备。
(七十二)
强勇“倾其所有”“孤注一掷”买了新房后,却面临着有了新房不能入住的尴尬。
原因很简单,就是“身家”被掏空后,没有钱装修呗。
尽管打开电视,强勇就能在新闻联播上看到“北京申奥成功”、“中国成功加入to”好消息一个接一个,自己却好像一点没沾上什么光似地。
在滨江是铁定找不到合适的工作的了,强勇开始怀疑自己从广东深圳回来的初衷。
为什么当别人听说自己在广东深圳干过时,一般都婉言谢绝呢。因为他们担心从沿海回来的人要求待遇高啊,而滨江的人均工资水平却只是在千元徘徊呀。
那就做点生意?可是自己这不刚买了房倒空了家里所有的钱了么?
看来自己除了找点本钱少的小生意来做,其他的找份合适的工作路子已经不现实了。
附近一家三十平米的富祥市似乎给出了强勇想到的“似是而非”的答案。
作为一家私人开的小型市,能在滨江市连开十多家,这不能不说是创造了一个奇迹。
同样开小市的同行们,往往开一家都够呛的呀。
强勇之前还听人说过,这家市什么东西价格都比别的市便宜,所以回头客很多。
果真是这样的么?
强勇决定趁着无所事事的时候来看个究竟。
是日早晨,强勇买了早餐,想起了顺便走进这家名叫“富祥”的市。
还别说,一走进来,就觉得:这市虽小,但给人的感觉却跟一般的市有点不一样。
先是整个市整洁有序。哪边什么位置是放什么东西,好像经过精心设计过似的。
其次,市里的东西摆放得虽然很满但却是十分地整齐。放眼望去,横平竖直,给进来的消费者以赏心悦目之感。
最后,就是营业员个个训练有素。这从顾客一进门马上就能感觉到。
一般的市要么顾客进来营业员“无人问津”,要么顾客一进门,营业员虽然很热情,但方式却有点“不专业”:要么马上紧紧地粘住顾客,生怕他跑了似地;要么一来就劈头盖脑地问人家要不要买这个了、要不看看那个啊,大有有意地引导消费者买什么东西之嫌。
富祥市的营业员们好像都不会干这种“傻事”。
强勇观察了几次,现的结果基本都是一致的:当消费者进店的时候,营业员最多只是报以微笑而不会马上就凑到他的身边,要知道这样会对消费者无形中构成很大的压力的。但她(他)们会时刻关注着消费者的动态。当消费者毫无疑义地直接拿到商品就奔柜台收银处时,营业员肯定就会在原地“待命”的;或者将目光转移到新的消费者身上。但是一看到消费者面露难色或满脸疑虑时,营业员们马上就以最快的度出现在他的身边,第一时间给出他想要的“答案”。
这些细节看起来微不足道,却似乎是决定着一个好与差的营业员的分水岭啊!这也是富祥市能在众多的小型市中脱颖而出的根本原因之一吧。
当然,大多普通市民对这些细节总是“熟视无睹”的,甚至有些消费者故意忽略这些,装作一副不怎么“感冒”的样子。似乎他们唯一关心的就只有价格。
富祥市所有的产品真的会比其他的便宜吗?
强勇这几天开始在琢磨这事,并试图做了一次对比试验。
这有点像大学里写论文那真的积极啊。
强勇不辞劳苦地先从邻近的大市去记录了一些日常产品的价格。比如一箱伊利牛奶,这个价格在一般大市是45元一箱的,而强勇在富祥市看到的就是42元一箱。
强勇还挑了一盒云片糕。这个在市里一般在5元左右。而这里就是4元3角。
所以就算是象强勇这样有心的消费者,到了富祥市以后,马上也都会造成一个错觉:就是这个市的东西永远比外面的市的东西便宜,不管便宜多少,就是样样东西硬是要比外面的市便宜那么一点点!
光便宜也就罢了,临了,这富祥市还有一个致命的“杀人武器”---找零。
当强勇拎着所选的东西在收银台去付款,这一招就开始启动了。
收银员笑脸相迎,一件件物品扫描,电子屏上显示着46。3元钱。
收银员接着微笑着不动声色却动作熟练地不由分说地将强勇买的所有物品装进一只大的全部容纳的环保袋里。
这在一般市肯定就得再加两到三毛钱了,然后总金额就变成46。5或46。6元了。
收银员这样的举动,一般消费者也无可厚非,本来自己的物品就需要有个袋里装着的嘛,要不然一件件拎着走回去啊?只是这收银员本可以在拎袋装物品之前再礼貌地征询一下自己的意见:要不要环保袋啊,这样就更完美了。现在国家已经强行规定商家必须配环保袋了,但商家从来不干赔本的买卖,顺手就千篇一律地把这费用转移到消费者头上了。
强勇懂的,所以一旦有人来征询自己的意见,自己也肯定会毫不犹豫地回答:要的。
但眼睛却死死地盯住电子屏。
奇怪的是,电子屏的数据并没有任何变化,直到强勇把五十块钱递过去。
“好了,找您四块,三毛钱不要了,袋子也白送给你了。”收银员可能觉得强勇面生,是头一次来消费的,故意把这些“细节”交待得清清楚楚,笑容可掬边说边动作熟练地把装好的整只袋子递给了强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