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真正意义上的互联网,得等到89年,甚至91年,才能正式的形成。
现在,信息流传的度,没有后世《诛仙》诞生的时候,互联网时代的那么迅。
现在,还是得看传统的三大媒介,报纸、电视以及广播。
所以,虽然东方日报的销量很高,不说第一,也得说前三。
但是,毕竟销量也只是销量。
不代表看过刘晓辰小说的人,也是那么多。
这也导致了从连载小说开始之后的半个月时间里。
刘晓辰的小说,是一点水花都没见着。
等了半个月,也没达到预期设想的那种爆火,刘晓辰也有点坐不住了。
刘晓辰想了好几天,才明白信息的传导上出了问题。
这咋办?
炒作呗,这还不简单。
而炒作呢,也是分好几种的。
而作为一个网络主播,虽然是个游戏主播,但是,后世的那种“剧本”似的“敌对”炒作,刘晓辰还是懂的。
当然了,这些是属于后期。
前期的炒作,也很简单。
蹭,就是硬蹭。
今天,有媒体爆出来《金庸看了此小说,沉默不语》。
那,明天肯定会有小报记者写《古龙看了,不敢评价。》
反正,就是蹭。
把“四大才子”蹭个遍,刘晓辰的小说,也算是有点名声了。
这一步结束之后,那就是真正的开始“敌对”了。
今天,有媒体称赞《诛仙》是“后金庸时代的武侠扛鼎之作”。
那明天肯定有媒体反驳,称《诛仙》是一本“空洞之作,只存在于幻想之中”。
等后天,自然有专门的撰稿人继续反驳,“划时代的产物,重新定义了武侠之作,不,只能说是开创了一个流派,真要认真的说,应该叫仙侠。”
反正,就是吵翻天。
等刘晓辰如愿的火了起来之后,《诛仙》,也正好被代笔写完了。
这下,刘晓辰送走了代笔之后,就开始炒作起自己的名声。
前期的操作,不过是为了炒起《诛仙》的名声。
不过,那不是刘晓辰的初衷。
现在,刘晓辰手里有整本的《诛仙》了,而且,还把代笔送走了,就不怕小报记者,也就是传说中的“狗仔”来盯梢自己了。
那,还不炒作自己,等啥呢?
而刘晓辰炒作自己的切入点,选的很简单。
直接在东方日报上声,回怼那些诋毁过这本小说的那些媒体。
这下,记者和媒体乐了。
毕竟有点事情让他们报道,就比没有事情,还得自己去编强吧。
再说了,这一个月,本来因为《诛仙》的事,就闹的沸沸扬扬的。
这下,作者都亲自下场了,此时不报,更待何时?
结果,就是越来越多的媒体,下场开始报道《诛仙》了。
而“刘晓辰”这个作者,也是水涨船高的越来越知名。
等到湾岛那边的出版社联系到刘晓辰,并且给出了稿酬报价之后。
刘晓辰算了一笔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