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转业地被安置在第三轧钢厂,具体职位待他报到时揭晓。
他对于回到熟悉的故乡,内心却有些迟疑。
少年时期离乡背景,此次重踏故土难免情绪复杂。
因此他决定停留家中,陪伴家人数日。
杨军带着背包步入宅院,途经中心院子时,在清澈水池旁瞥见一道动人的景致——一名身着斑斓碎花裙的清秀佳人,总会低头专注在洗衣之上,间或偷偷抬头望向这边,仿佛在寻找什么。
不用多猜,他知道这位就是那位总是在洗不完衣物的女人秦淮茹,她的“洗衣任务”只是为了守候傻柱送来的饭盒而已。
在院子里,一群少年围着老榆树追逐嬉戏,欢乐的喧哗弥漫着青少年特有的活力与纯真。
秦淮茹从未见过杨军,她望着眼前陌生的身影,轻启朱唇,似欲说什么却终未出口。
杨军不愿过早与这个似乎会不断吸食他善意的人太过亲近,于是直奔后院。
步入后院,在拐角转向,这里正是他魂牵梦绕、难以割舍的那个归宿。
东厢里住着两户邻居,右手是许大茂的屋,左边则是原着主角曾经住过的屋子。
两室房子,一屋稍大,约45平米;另一间较小,约为25平米。
房檐下是用砖块搭建的厨房设备,周边堆满了煤球。
门口有两个玩耍的小孩,姐姐正引导着一个两三岁的弟弟进行着拼图游戏。
看着突然出现的陌生男子面带微笑站立,小女孩条件反射地将弟弟拉至身后,用身躯保护,并急忙朝房内叫唤。
“妈,有坏人!”
屋内响起急匆匆的脚步。
一位满头银丝的妇女迅冲出,边走边问道:“哪呢?哪呢?”
她是一位年近六十的老人,穿着深蓝的棉袍,边找寻边捡起倚在门口的扫帚准备保护孩子。
她抬起的扫帚,满是威严地指向可能的威胁时,恰巧看见了让她朝思暮想的身影——那个笑眯眯看着她的人。
“妈,儿子我回来了。”他唤出了那熟悉的声音。
看到王玉英那慈祥面孔的一刹那,强烈的母子亲情如泉水般涌现,双眼瞬间湿润,话语含噎,满是思念之情。
(---
虽然杨军遭遇身魂穿越的剧变,然而内心的家族亲情让他本能地亲近面前的妇人。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离家的子女深知这份深深的缝补蕴含着母爱无尽的期盼和关怀。
正如高尔基所言,所有的荣誉与荣光皆来源于那深情的母爱。
当两人在阔别十余年后重逢,温馨的情境流淌着浓厚的家庭纽带,王玉英母亲用颤抖的双手抱紧杨军,满心的思念交织着泪水如长江般滚滚而出,向这个看起来健硕的儿子诉说着漫长的思念。
此刻的杨军宛如幼童般安抚着经历过分离苦涩的母亲。
门边站定四位女子,大小各异的脸庞映现惊讶的神色,看着这幕母子情深的一幕。
四位女子,正是杨军未曾再见的弟弟和妹妹。
好不容易告别母亲,杨军随后与几位弟妹进行了亲切交谈。
当年他十七岁入伍,而二妹年仅十一,三妹刚刚六岁,那时最小的还是四妹、五弟。
在这个杨氏家族之中,其基因的强大不容小觑,杨家人各具特色:父亲杨贵身高一米七八,体魄硬朗,他的几位妹妹如花似玉,才貌出众,特别是二妹杨梅与三妹杨柳,性情温和、肌肤润泽,简直就是国色天香。
无论是在工厂或是学校,她们都是万众瞩目的焦点,犹如盛开的牡丹一般娇艳独傲。
杨家共有五个子女:老大道喜杨军,已二十八岁;二女儿杨梅,二十四岁尚未出嫁,是一名红卫三号轧钢厂的学徒;老三是高三在校生杨柳,年仅十七岁;排行第四的小女儿杨榆,十一岁就读六年级,十一岁的杨槐则仅有两岁,刚刚学会说话。
家中事务多亏母亲王玉英照料,身为家庭主妇的她操持家中琐事无微不至,家中环境虽略显简陋,但整洁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