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哥,你说到二狗长大,咱能叫二狗不逃荒,不打仗,安生过日子不?”栓子反问刘景荣。
“能,肯定能啊。”刘景荣回答:“只要咱像之前打鬼子那样,谁都别想欺负咱,咱的子孙肯定能安生本分过日子,堂堂正正做人。只是,怕是那时候咱也看不到咯。”
“咱看不到无所谓,子孙能看到就中。”栓子笑呵呵地说:“三哥不是总度亡灵吗?到那时,咱要是成亡灵了,也来看看子孙们过的啥日子。”
“那时候肯定是好日子,三哥说过了。”小二狗接过话头,引得刘景荣和栓子哈哈大笑。
“明个叫俺和你嫂子带你去,见见媒人和姑娘。中不中啊?”刘景荣问栓子,栓子高兴地答应下来。
次日,刘景荣和绣娘去找栓子,绣娘让栓子穿上自己缝制的新衣服,穿上新鞋,还打扮了一番,栓子也变得精神矍铄。三人找到媒人,牵着毛驴找到姑娘,两拨人一阵寒暄后,就安排栓子见姑娘,只见她一身花布衫,头戴红绳,眉清目秀,表情害羞,身材瘦削,长覆额的姑娘,俩人都羞答答地聊了起来。
起初,俩人都有点儿抹不开,栓子转念想:战场上的生死都挺过来了,怎么还怕一个如花似玉的姑娘?于是,栓子就直接问她:“姑娘,你叫啥?”
“俺叫春妮。”春妮回答后,还问:“听说你是战场上下来的,俺还以为你是个身体结实,人高马大的大老粗呢,谁知你咋这么细皮嫩肉的?”
“别看俺细皮嫩肉,战场上,俺可是杀过鬼子的。”栓子接着讲了他烧关山的故事,春妮听得心潮澎湃。
“俺有时听说书的说关二爷,说武松,那个都是人高马大的英雄。”春妮说:“看你就知道了,你是个英雄好汉。”那个年代,姑娘说这种话,就表示芳心暗许了。
果然,俩人很越聊越投缘。绣娘和媒人也不住地给春妮的家人说好话,最后两家都同意了婚事。后续的事情喜庆而繁琐,因为栓子是孤儿,认了侯安的爹娘为干爹娘,自然要由两位老人出面,最终,春妮家开出了条件:两块大洋,两袋麦子,一袋小米。
这下,可难住了栓子,钱虽然基本够用,可麦子和小米他没办法了。刘景荣也感觉为难,张义带头想办法,也有点束手无策。正在大家愁时,徐敬贤,徐敬才和徐敬忠三兄弟来了,分别给刘景荣带来了一个大布袋,刘景荣打开一看,正是两袋麦子和一袋小米,质量绝对上乘。
“三位哥哥,你们这是……”刘景荣惊喜中还感觉自己做梦,不免问:“这是干啥?”
“听说你要用,俺仨一人一袋带来了。”徐敬才回答。
“这咋好意思呢?”刘景荣有些不好意思:“这是俺该操心的事儿啊,咋能麻烦你们呢?”
“葫芦,你这话说得就见外了。”徐敬忠反问他:“俺哥仨的粮食不是粮食?不能吃?不能换?”
“就是,战场上你认个兄弟都为他操心,咱四个不是亲哥们儿?”徐敬贤也反问他。
“你能帮人家,俺仨就不能帮你?”徐敬才也接着反问。
“你叫俺咋说啊?”刘景荣直接摊牌:“俺需要粮食主要是栓子的事儿,你这……”
“拉倒吧。”不等他说完,徐敬贤就打断他说:“俺只给你粮食,你愿意用粮食干啥都中,俺管不着。”
“那中,这算俺借的。”刘景荣就收下了粮食。
有了粮食,自然好办事,春妮的家人很快就安排妥当了。没过几天,姚静姝在三个老百姓的护送下,来到了刘家村,找到了张义。
眼瞅着就要给栓子和春妮办婚事了,王小光、大柱、秀山和套栓提议,让张义也趁黄道吉日、趁着现成的婚房和饭菜娶了姚静姝。
俩人本来就有情义,自然没有拒绝,可毕竟是一对新人,都难免害羞。
当时各势力相安无事,没有太大的动荡,大家都考虑到一旦打仗,大家少不了逃难,婚事自然可能遥遥无期,所以大家都说越早越好。
身边有人好办事,大家纷纷出人出力,出钱出物的帮助他们。刘景荣在自家院子里给张义盖好了婚房,一场热闹喜庆的婚礼在即,却有一连串的变故暗藏期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