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他刘协同意与否,都要被送到建康去,与孙策相见。
刘协这一刻,瞬间就想到了多年前,自己的皇兄被废黜的一幕。
天子孤身在朝堂之中,面对满堂公卿,却无一人愿为他效死。袁隗解帝玺绶,然后扶其下殿,北面称臣。
太后鲠涕,群臣含悲,莫敢言者。
天子虽贵为九五之尊,可彼时完全是一个孤家寡人!
满朝文武、天下四方,无一人为其出言者。
堂堂天子的印玺,被臣子所夺,还要屈辱的跪地称臣。
如果他刘协此刻拒不同意董袭所言,这些臣子就敢犯上,强迫将其带到建康去。
刘协看着空空荡荡的宫殿,殿内的侍从、郎官们皆畏惧的低下头,不敢多言一句。
曾经那些怒斥孙策,指责其无人臣礼的汉室大臣,都已经被屠戮一空。
从朱治上任光禄勋以来,他就很清楚自己的职责是什么。宋公特意为他保留了汉臣的身份,他就得担负起为宋公扫清障碍的职责。他入雒阳数十日,已经斩杀大臣、官吏上百人。
此时残存者,又有谁敢逆其威?这个时候多说一句,都是白白送死。哪怕被斩,在史籍上也是籍籍众人之一,根本留不下一点痕迹。
看到这冰冷的一幕,刘协只感觉屈辱,而眼眶含泪,问道:“孙策要朕去建康做什么?他不就是想篡位吗?朕下诏禅让即可!”
“他若还不满意,朕让三公持节去禅让。这已经足够满足他篡位之需,何必一定要让朕去建康?”
见刘协态度已经软化,董袭阴冷的表情才方稍稍散去,冷静的说道:“陛下可能过于悲观了。就如陛下所言,若只是禅让,并不需要陛下亲自出面。”
“宋公亲自见陛下,可能对陛下而言是一件好事。”
听董袭这么说,刘协的屈辱也稍稍有所缓解,天子播越,流亡四方,对他而言已经是习以为常的事情了。
孙策进入雒阳,虽然说对他进行了软禁,可至少对他该有的礼遇皆一无所缺。
就目前的形势来看,孙策应该也不会大开杀戮。
他已经是四方民心之所归,各地文武、将校、世家、豪杰都倾向于他登基称帝,他实在是没有必要对汉室赶尽杀绝。
几经中兴有望,几次沉沦破灭,刘协的雄心壮志都有些消弭了。
他现在也只想安稳有个终点,因而最终只得落寞的说道:“朕答应了,何时启程?”
董袭立即拱手,回道:“今海内初平,路上虎豹绿林大减,我等轻装减行亦安枕无忧。可以即刻出。”
天子喃喃道:“海内渐平,已经路无虎豹豺狼了吗?”
曾经豪杰拥兵四起,聚众营私的天下凌迟局面,已经逐渐消弭?
难怪天下人心纷纷背汉而向宋。
一切诚如董袭所言,天子这次出行,并没有带多少仪仗,只三千宋军精锐步骑一路护送,只用了月余,天子就抵达了孙策在建康的昭明宫。
九月,建康城丹桂飘香,罗绮满城。
这里的繁华以及安定皆远非雒阳可比。
天子看着百姓脸上的笑容,心里反而越落寞。
这些江南之民,又有几人会因汉室天子蒙尘而含怒?
只是不等天子在长街上多看,绣衣卫军队就护送着天子车架迅进入了昭明宫。
孙策亲眼见到刘协的那一刻,也稍有恍惚,他给人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年轻,甚至年幼,以及因此带来的彷徨和无助。
可是真亲眼见到了刘协,孙策现,他跟自己印象中的凄苦少帝并不太相同,他已经弱冠多年,嘴角已经精心打理好的胡须,身子也并不孱弱,甚至相反,由于他饮食不错,颇具汉民族慷慨豪迈的雄壮身姿。
这让孙策对自己的计划更有几分把握,所以孙策让女官请天子入席之后,便问道:“陛下平常可常习文尚武?”
眼下孙策对天子的态度并算不上多恭敬,甚至两人的坐席也是平等相对。
孙策没有说出“陛下何故造反”这种名言,就已经很客气了,不可能再屈膝向他行礼。
真见到了孙策,刘协的态度也反而和颜悦色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