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三七小说网>霸王别姬茶饮 > 第344章 帝国的征服(第2页)

第344章 帝国的征服(第2页)

唐宋元三代都没能降服西南蛮,也未能深入其领地内摧毁它的根据地。

当然这个事情也可以反过来看,西南这里本来就是蛮族的天下,中原势力之前就从未深入到这里。

可一旦中原开始强盛,向外开疆拓土,边境就刷出来蛮族了。

这就很值得思考了,为什么强盛的王朝,总是不缺外患?总是在边境出现新的蛮族,很多种族甚至之前闻所未闻。

有没有一种可能是往日中原的边境在巴东一带,后来到了巴西,然后又进入了蜀地,最后又越过了蜀地到了川贵,最后又越过了川贵到了云南。

反正僰人自古是生存在这片西南深山里,可后来这片深山、高原都成了中原自古以来的疆域,而僰人这个种族却是永远的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当中。

包括后世一直以为的,武力相对孱弱的赵宋,也跟西南蛮起码打了有记载的战斗战役十四五次。

数万人规模的会战都有,最严重的一次,宋军调动了看家宝贝,王牌部队西北边军来打。

永兴路,环庆路,泾原路七千精锐步骑军南下,配合四川部队三万四千五百多人,展开了大规模的战略进攻。

从西南蛮的土地中吞并了两州,八县,三十多个城寨,夺占了大片适宜种植的土地。

元代由于骑兵不适合在山区作战,西南蛮一度达到巅峰,号称统辖川南,俯瞰滇黔!

宋代夺取的都掌蛮部份地盘,又被他们在元代起码夺回去一大半。

不过后来蛮族和元朝翻脸,双方大打出手,最后元军认为不可以和整个都掌蛮地区作战,还是采取分化瓦解政策,对定州,阿永等四大部既往不咎,善加招抚,只专心打山都掌本部。俘获山都掌的大坝军民府都总管之后,也只杀了为的十来人,对山都掌地区也不做追究。

到了明代,经济中心彻底从北方转移到了南方,而且海上丝绸之路兴起,使得国家重点从西北转移到了西南。

对西南的征服达到了极致,一句改土归流,里面不知道掩盖了多少被灭掉的西南土司、蛮族部落,不知道多少十几岁的孩子被抓到了皇宫当太监,比如最著名的三宝太监郑和。

到成化时期,双方矛盾已经无法再缓和,大打出手。一打就是三年,当初元朝和都掌蛮打是尚书平章政事右丞相来打的,明朝这次阵容来头也不小。动用兵部尚书,襄城伯,南宁伯等高级文武将官勋贵,从京营以及周边诸省调动大批明军抵达。然后才击破西南蛮族,可即便如此也没有彻底征服当地啊。

直到一百年后,在万历朝双方又打了一次。万历三大征中,明军入朝对抗十几万倭军才动用了几万人。

可面对西南土司,明军动员了二十四万大军,直到彻底攻入蛮族最大的三座山中城市。最后将剩余的西南蛮人分散迁移到四川北部教化定居。再不远千里从湖南湖北专门招募川南移民,填补进四川南部,云南北部,贵州西部的西南蛮故地。

这才彻底的,让这个至少从东晋就开始跟中原王朝在川滇黔交界处拉锯作战的古蛮族势力消亡。

唐代对西南地区野心不是很大,可从宋元明三代跟都掌蛮来来回回打了得多少次了?都不得不动用北方精锐骑兵部队南下,丞相,兵部尚书轮番上阵。双方十几万人在川南平原和云贵山沟沟里经年累月的厮杀。

这才彻底的奠定了汉地十八省的概念,孙策要想直接改变西南形势,要用大一统的王朝势力直接推过去,这并不难。

西南山地无法机动,即便是蛮族到了后期也是用铁甲长枪的重步兵方阵交战。

现在他们铁器资源不足,可能还在用藤甲。

中原的精锐步兵以堂堂之阵击败他们并不难,任何一个大一统王朝都能轻易做到。

可要长期统治当地,这对中原就并非易事了。

所以朱元璋才会留下祖训“四方诸夷,皆限山隔海,僻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若其自不揣量,来扰我边,则彼为不祥。彼既不为中国患,而我兴兵轻伐,亦不祥也。吾恐後世子孙,倚中国富强,贪一时战功,无故兴兵,致伤人命,切记不可。但胡戎与西北边境,互相密迩,累世战争,必选将练兵,时谨备之。”

而且贴心的列出十五个国家,为不征之国。

当然,后来的结果显示,明代的皇帝都清楚,他们的太祖是老农出身,对天下的认知有着极大的局限性。

所以后世不仅明代皇帝,就连士大夫精英统治集团,也把这条祖训当废纸给扔在了一旁。

十五个不征之国,可以说是打了一遍。

而明军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彻底奠定了汉地十八省的割据,开拓了西南,设置了三宣六尉,官员、驻军都已经常设在马六甲了。

所以孙策需要汉室直接扎根在当地,就地统治,把汉家文化推广开来。

至于北方,那还是算了吧。孙策是人,不是神,在冷兵器时代,中原王朝就注定不可能灭亡草原上的胡虏。能守住漠南,这就是一个王朝武德昌盛的极致了。

这绝不是孙策的过分谨慎,也不是东方文明在开拓进取方面有什么局限性。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