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必他宁愿用血来证明自己,也不屑于做些巧言令色的事。
这让这个死局变得更加难言与无解。
“那么,你有没有想过另一种结果,如果不论你如何努力,她都执意不接受你了呢?”
她立刻又补充了一句,算是最后一个善意的提醒。
“我想过。”
他轻轻笑了出来。
他竟然还能笑得出来?
“那你……是不是已有别的女子了?”温如侧目问他。
“……温姑娘,”能听出来,他唇边的笑意未收尽,却透着颇多无奈,甚至告饶。
温如其实也知道,他此刻除了一声苦笑,还能说什么呢?
“其实我今日星夜前来找你,是另有一事想问。”
温如终于沉下脸来,对身后翻了个白眼,“我好心好意地劝她、帮你,你们一个两个都如那锯嘴的葫芦,今日你不对我说句实话就别来问我问题,随你想问什么,我一概都不知道。”
他默了默,听起来认真了不少,但仍是无奈,“我怎可能还会有别的女子。”
“至于你的问题,我方才不答……实在是因为不知该如何作答,如你所说,有可能无论我做出什么努力,她都不愿再要我了,若真到这一步,我能如何?若她厌我至极,我却偏要留在她身边,这是什么道理?
“无论她认为我是来报恩也好如何也好,我无法自证也不想自证,话说千遍她也未必能信,我唯一能做、想做的,便是尽可能让她过得舒心而已,若往后余生的每一日,她都过得欣喜而少有忧惧,我也就了无遗憾了。”
过了片刻,墙的那头迟迟没有回音。
这些年元致极少对人吐露心迹,一时略感尴尬,不自在地轻咳一声,“元某并非自我标榜,但确是肺腑之言。”
又过了一会儿,那头仍无人应答。
“姑娘?”元致稍显忐忑地问。
“……抱歉。”
终于又传来温如柔和的声音,为方才的走神道歉。
“你方才要问的所为何事?”
元致调整了思路,立刻回道,“关于当年,阿濛她献出高祖遗诏一事。”
“你怎知道这个?”
温如刚从思绪中抽离,一时大为惊骇,声调都陡然拔高,忙解释道,“此事实为绝密,牵连甚大,你从何处得知?”
此夜寂静,很快传来元致沉稳的声音。
“实不相瞒,是裴述相告于我。”
当年,周濛的死讯传来后,他纵然万念俱灰,但无论于周濛还是于他自己而言,都还有该做的事情没有完成,于是他继续替南晋征战、依照承诺要保南晋北疆安宁。
直到有一日,在雍州征途过半的时候,裴述来找他喝酒。
“当时西北战事略显焦灼,他说他是来给我吃定心丸的,我不解何为定心丸,我也不需要定心丸,直到晚间,他酒后才对我说了很多话。”
元致稍顿,也想了想该不该对温如和盘托出,但既然周濛连绝密的高祖遗诏一事都不避于她,其余的事便没有什么不能对她说了的。
他遂继续道,“他说让我不必担心战后黑羽军会被朝廷清算一事,让我安心打仗,他说,京中很多人都在私下议论一件事,说太上皇当初登基后不久就将皇位禅于当今陛下,就能看得出来他老人家从未真正动过剿杀黑羽军的心思,之所以那时对我有所压制,皆是因为想将那份许诺北燕复国的恩义留给当今陛下,让我北燕对陛下誓死效忠的帝王权术。”
太上皇便是司马绪,他于三年半之前登宝大位,但登基后仅仅几个月,就以年老而无力亲政为由禅位给了长孙司马劭。
他轻叹,“其实,若他不说,我也知道这些议论,有段时间甚嚣尘上。裴公子告诉我,其实没有那么复杂,太上皇真正决定没有动我和黑羽军的原因……是因为一封高祖遗诏,太上皇登基之前,阿濛献出了那封遗诏,使宗室上下对建武帝父子的清算再无任何异议,而阿濛向他献宝的条件,不是将她兄长推上太子之位,而是——”
元致沉默了好久,才微微哑着嗓子将话说全,“换取了一道许北燕复国的圣旨。”
温如静静听他陈述往事,淡然问道,“你既已知道这么多了,还来找我问什么呢?”
黑暗中,他摇了摇头,“我知道我不该如此多疑,但是,此事事关重大,真假无从查证,我只敢信姑娘的话。”
温如也于心中暗叹一声,并没有因为元致的信任而感到轻松。在他自己的叙述里面,裴述只是一个传话人,背后的授意必定来自司马绪,只是,元致显然不敢再相信他了。
三年前的那段时间,司马绪几乎要将元致逼到绝境,却又突然放过了他,这老狐狸的帝王之术炉火纯青,谁也不知道这是不是他的又一次算计。他若想更久地控制住元致,那么让周濛将他的心死死抓在手里才是最稳妥的方式之一。
司马绪,他才是最希望元致对周濛一生感恩戴德的那个人。那么,他若是编造出周濛临终献宝而保北燕复国的故事,就是在元致的身上又牢牢上了一道枷锁,这种事……司马绪他真干的出来。
温如问道,“那你希望这是真的还是假的呢?”
“温姑娘,”元致敛容道,“你又何必试探于我。此事我只想得到一个真相,仅此而已,无论真假,于我此刻心中所思所念,都不会有任何改变。”
温如察觉到了他的一丝不快,她转念也就理解了,兴许他真的是被太多人的试探,惹到烦不胜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