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玉及水晶,市面上多為白色,尋常一小塊就會被世人當作寶。而蘇希錦拿出來的卻為紅色,成人巴掌大小,晶瑩剔透,無一絲雜質。
韓明珠雙眼一亮,「多謝娘親。」
瑾哥哥一定喜歡。
見她喜歡,蘇希錦鬆了一口氣。笑著摸了摸她的頭,仔細叮囑其好生休息。
……
回到京城的日子閒適而輕鬆。蘇希錦除了日常上朝,其他時間都用來陪著女兒。
或許是因為愧疚,或許是因為缺憾,無論她去哪裡,無論做什麼都會帶著韓明珠。
未生孩子之前,蘇希錦曾幻想自己定要做一位嚴母,教給她原則,教給她責任,教給她前世的知識和兩輩子的眼界。
然而孩子生下來卻發現不是那麼一回事。韓明珠做什麼,要什麼都會令她心軟。只要不是違背道德的事,她似乎都可以答應。
是以後來她生下兒子韓明澤,後者常常懷疑自己是他們夫婦撿來的。
這日,蘇希錦帶著韓明珠前去探望邱笙笙,回來的路上兩人並排而坐。
馬車內安靜得能聽見彼此的呼吸聲,蘇希錦對韓明珠道,「過兩天娘親休沐,你有沒有想去哪裡玩的地方?我讓你爹爹帶我們一同出去。若是遠的話,娘親再跟陛下請兩天假。」
韓明珠搖了搖頭,突然看著她認真說道,「娘親其實不用這樣。」
蘇希錦挑眉:「哪樣?」
「每次我出門,外面的夫人都對我極好,說我是蘇大人的女兒,說我娘親做善事行善果,為女子爭氣。而同齡的孩子個個都羨慕我有個好娘親。」
她睜著一雙明亮的雙眼,聲音清澈稚嫩,「曾祖父說天下還有許多人在受苦受難,他們吃不起飯,穿不起衣裳。娘親去外面是為陛下做事,為天下百姓做事。還讓我以後也要向娘親和爹爹學習,不求聞達於諸侯,但要善待百姓,不愧於心。」
蘇希錦聽到此處,感慨頗深。一是感激韓國棟,有生之年能遇見他,是三輩子修來的福分。一是心疼女兒,她如此聽話懂事,更加讓她心酸。
「所以娘親不要覺得虧欠君君,」韓明珠格外冷靜,「曾祖說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額……我好像什麼也沒有經歷……」
她出身大家,辛勞沒有,也不曾餓肚子。
「噗,」蘇希錦忍不住笑了出來,「那娘親寫給君君的信可有看?」
韓明珠先是搖頭,後又點頭,「最開始認不全字。」
「嗯。」
……
回來一個月後,蘇希錦懷孕的消息不脛而走,外界都傳言蘇大人不是回來辦事,而是回來生孩子的。
這可倒好,外任一次,回來生一個孩子。別人上朝是為工作,她上朝卻是帶孩子旁聽。
調侃是這般調侃,然這並不影響她上朝。甚至念及她身子不適,周武煦在福寧殿特意為她加了把椅子。
自陳朝建立,從未有一個人有如此殊榮!陳、謝、呂不曾,韓國棟亦不曾。
當今天下唯有她蘇希錦一人。
蘇希錦惶恐,辭而不受。
開玩笑,前頭那麼多人站著,哪個不比她官職高,年紀大?
這一坐下去,難免不讓人嫉恨。
日子一天天過去,肚子也逐漸大了起來。蘇希錦懷這胎時尤其輕鬆,不曾孕吐,不曾浮腫,安安靜靜的給蘇希錦省了不少事。
趁著這段時間,她寫了一本關於地質礦物的書籍。將礦產從名稱、特徵、作用、開採、提純方法等等,一一而述。
此乃史上第一本詳細解說礦產的書籍,凝聚了一千多年的智慧。也是蘇希錦憑一人之力完成的巨作,引起了後代諸多人討論。
……
在蘇希錦的計劃里,待打算生下孩子後,一定要好好生生陪伴孩子三年。之後再做其他打算。
然而事不由人。
慶豐二十一年六月,蘇希錦誕下一子,取名韓明澤。
同年十月,韓明澤剛滿四月時,葉榆發生時疫。
因著蘇希錦有治理時疫的經驗,陛下直接下旨命她前去平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