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禹在下达指令的时候,林中尧偶尔会回头瞄上杨禹一眼。
虽然“略懂”软件技术的人也能说出这样的话,但在一群懂技术的程序员面前还能如此语气坚定,这只是“略懂”能有的底气?
嗯,可能是老板身份的加持吧。
老实的林中尧也没再多想。
十多分钟过去,一切就绪。
随着一切接口调整完毕,模块上线运行,只见“哐哐哐……”一片弹窗跳出。
每一个弹窗左上角都有几个字母“error!”
程序员最烦看到的单词莫过于此,但它又是最常见单词之一。
但从来没有哪一款软件刚做出来不报错的,里面数万、乃至于数十万条代码,没bug的几率几乎为零。
所以,报错才是常态,不报错的……基本没有。
林中尧立即吩咐其他人将一个个报错代码记下,然后查找问题所在。
这套监控平台毕竟是“借鉴”其他成熟平台搞出来的,基础架构上肯定不存在问题,运行逻辑也肯定也是正确的,现在软件运行报错,大概率只是代码上的一些小瑕疵。
果然,十多号人各自回到工位,一通忙碌后,便将暴露出的问题一个个解决了。
再次进行软件封装、测试……
继续报错!但比刚才少了许多。
再次进行整改。
如此反复折腾数次,平台终于成功运行并有了数据输出。
“告警:2oo882119:32,“市南入口”人员聚集过5人。”
“告警:2oo882119:33,“水产区1号摄像头”人员聚集过1o人。”
“告警:2oo882119:33,‘日化用品’有人员长时间滞留。”
“告警:2oo882119:34,‘生鲜蔬菜区’有人行为异常。”
“……”
短短几分钟便跳出了上百条信息,这就是用市监控摄像头作为测试对象的优势之所在。
论人流量,除非某些大型活动现场,否则几乎很少有能与市相比的。
而晚上7点到8点,差不多又是市最为忙碌的时段,很多上班族只有这个时间段才有机会到市来逛逛。
同时市有顾客、有员工,人员流动和人员长时间驻留现象都广泛存在。
杨禹看着这一结果,面色如常地吩咐道:“逐一检查预警信息,与录像画面对比,确定预警信息的正确性,并将结果反馈给‘道’。”
没有人质疑杨禹的决定,虽然在座的绝大部分人都不明白这种反馈有什么意义,但他们还是照着做了。
唯有林中尧惊奇地看了一眼杨禹。
正常情况下,一个软件运行结果出现偏差,程序员就应该对其软件代码或参数做出相应的调整。
而现在杨禹却要求将结果反馈给系统内置的图像智能分析模块“道”,只能说明一件事情,那就是“道”很可能是具备深度学习能力。
它或许在一开始远不如人为设定判定条件的程序来得准确,但随着通过海量数据的学习、反馈,它的准确率将与人的判断力无异,甚至过人的判断力。
果然,在随后对日志数据的检查过程中,他们现系统给出的很大部分告警都是错误的。
就拿人员聚集来说,它可能将动作幅度过大的一个人判定为两个人,而将搂在一起行走的两个人判定为一个人。
整体预警准确率还不到3o%,这玩意儿要是拿到市场上进行商业化运作,会被用户骂到怀疑人生。
其他人随着结果校队的进行而逐渐变得沮丧。
啥玩意儿?搞了几天弄出来个残次品?这谁接受得了?
如果是平台架构上存在问题,他们还可以进行调整,但这明显不是平台问题,而是内置于平台内部的图形分析模块不给力——而这个模块,据林中尧说是老板花大力气从国外某研究机构引进的。
林中尧却愈坚定了自己的判断,他镇定地说道:“大家别灰心!这才刚刚开始呢。”
说完,他便开始按照既定的格式,将预警的判定结果反馈给“道”。
林中尧在这群技术人员中绝对是最顶尖的存在,不管是专业技术还是眼界。
所以在他说出这样一番话后,在座众人心态稍微稳了一些,也跟着林中尧忙活起来。
系统预警还在继续,工作组里除杨禹外,其他人各自坐在一台电脑前,按照不同类型进行结果校对和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