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三七小说网>2022公务员考试备考计划表 > 从 到 申论 分备考指南(第3页)

从 到 申论 分备考指南(第3页)

无论你考前多久开始备考,请一定要注意考前一个月或半个月保持练习强度,行测三天不练手生,申论更是如此。我之前是吃过亏的,当时考前练习行测刷红了眼,没怎么搭理申论,后来考了个史上最低。

建议考前一个月每天坚持练习申论1-2个小题,每两天练习1个大作文标题和段首句,再安排3篇完整作文写作练习就可以啦。

11。一道题要反复做。

通常情况下,我们一道题练习完对下答案就感觉差不多了,去做第二遍的很少,再做第三遍的就更少了,但申论考察的是理解的深度精准度和逻辑严谨度,这些都是要依赖于聚焦反复训练才能深化的,做一遍显然不够,对完答案可以尝试写第二遍,跟自己第一遍对比,然后第三遍,再跟第二遍对比,每一次一定会有差异,不同的细节差异就代表着真正改进提升的地方,而且一定要用手写在标准的答题卷上,对字数控制和精简语言都有帮助。

12。归纳概括是所有题目基础。

搞定归纳概括,就拿到了七成以上分数,其他题型都是这类题目的变形或综合,所谓归纳、概括,一定是基于材料的,忠实材料原词原句原短语最重要,如果遇到材料原文口语化严重表意不明的情况,则需要结合积累做加工。

13。综合分析题的「分析」二字并不可怕。

让我们分析原因或者其他要素,这个分析过程其实材料的作者已经帮我们完成,涉及「原因」的要点他们提前埋在材料里面,只要我们识别出来即可,所以,题干改为「请根据给定资料,「识别」XXX的原因,这样理解更直接更好把握。

14。对策提出题更多是在玩文字游戏。

题目要求有针对性,潜在意图告诉我们提出对策时要针对问题中的名词提,比如针对「消防通道被占用」,提出对策必须要包含「消防通道」四个字。

15。贯彻执行题的答案依旧源自材料。

只有个别地方需要自己加工或者创作,做完每道题后,可以问下自己,哪里不是忠实材料的自己创作出来的表达,经常这样比对,忠实材料的意识会越来越强。

16。逻辑层次的判定是相对概念。

有同学纠结「如何区分某个要点是问题还是原因还是危害?」。

先来看这个问题,我直接问你如何区分「XX是爸爸?是丈夫?还是儿子?」,你肯定答不上来。因为爸爸、丈夫、儿子这些身份都是相对的,相对可爱baby他是爸爸,相对妻子他是丈夫,相对父母他是儿子,看到没有,这是一个相对概念,相对谁你扮演着什么角色,这个提问也一样,一个要点归属于「问题、原因、危害」具体哪个层次,得看题干要求,看在材料中相对于哪个对象,角色层次定位是会发生变化的。

我们老是用固化的思维去学申论,用绝对的理念去理解相对的事物,那是行不通的。

17。申论小题是得分关键。

小题也是真正能拉开差距的地方,就国考来说四道题每道题漏一个点,最后可能就产生8—10分的差距。

18。不要偏信某一家参考答案。

关于申论答案,大机构对外发布的申论答案,特别是几十元书上的那种(主要是做宣传用,据说每年教材教研印刷要亏几千万),跟几万元高端班的答案不一样,所以你会觉得通过网上的答案反推作答思路有些凌乱甚至冲突,记住免费的永远是最贵的。

19。小题作答顺序要灵活。

对于参加江苏、北京公考的小伙伴,小题对应的材料往往不明确,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灵活一些,先做材料明确对应的题目,接下来再做材料不明确的题,这样就能提高作答效率,此外还得注意,一般情况下,一则材料只为一道题目服务,不会同时成为两道题目对应的重点材料。

20。练字意义很大。

阅卷老师没办法通过龙飞凤舞的潦草字迹发现我们优秀的内容,把字一笔一画写工整,整套试卷提高5分没问题,字迹太丑的小伙伴,推荐练习庞中华的正楷,每天20分钟,亲测坚持20天就会有改观。

第二章方法技巧篇

第一节题干的秘密

题干像爸爸,话虽不多,但需字斟句酌。

申论的题干就具备这样的功能。

多省联考曾经考察过这样一道题目:

「给定资料2-3」反映了在反腐倡廉的背景下,对于改变过去工作生活中某些错误的习惯性做法,一些单位和个人态度不同、表现不一。请用精练的语言依次将这些态度或表现归纳为若干类型。要求:(1)准确全面;(2)用「XXXX型;XXXX型……」这样的形式归纳;(3)不超过40字。(15分)

对于题干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毫不夸张地说,我们可以字斟句酌来体会,这道题目命制也非常新颖,从这个题干中,我们可以得出的答题有效信息有:

1。对于改变过去工作生活中某些错误的习惯性做法:先要在材料中找到「错误的习惯性做法」。

2。单位和个人态度不同、表现不一:材料中有的主体是单位,有的是个人。

3。态度或表现:作答对象是态度或表现,那么单位或个人主体就不用写。

何为态度?对事物产生的内在主观想法称之为态度。

何为表现?外在的行动称之为表现。区分开二者,是精准作答这道题的前提,否则读材料时方向就很模糊。

4。精练的语言:注意表达简明简洁。

5。依次归纳:顺序不能错,如果前后调换就不得分。

6。准确全面:全面很好理解,即要点全面无遗漏,准确如何保证?翻开我们的真题本,在作答要求上,都会有「准确」的要求。汉语言本身博大精深,语言文字灵活丰富,如何才能契合这个要求?答案就是,忠实材料的原词原短语原句,只有原汁原味的,才是最精准的。作答申论,不要总习惯于用自己的语言去转述拔高材料的内容,把该写的要点都列上,就成功了一大半。阅卷老师非常机械,找点赋分,有点得分,没点免谈。

近些年申论材料都有那么两则是比较生活化口语化的,没法直接提炼概括,怎么办?

实际上,这种材料并非国考创新之举,而是借鉴了江苏省历年命题思路风格。

考过江苏省考的小伙伴都知道,江苏申论材料历来偏向生活化细节化。

这种材料怎么破?我们在第二章第三节会重点。

7。XXX型:最后一个「型」字不能丢,规定动作。

8。不超过40字:可发挥字数空间非常小。

以上所有要求都能满足,要点找全找准,40字不到就可以拿到满分。

国考曾考过这么一道题

三、「给定资料3」介绍了S大学举办心理健康节活动的情况,假如你是该省教育厅的一名工作人员,全程观摩了这次活动,校方请你在这次活动的总结会上发言,请草拟一个简短的发言稿。(20分)(1)内容具体,符合实际;(2)目的明确,切合主题;(3)语言生动,有感染力;(4)不超过500字。

这道题目非常典型,从这个题干中,我们可以得出的一些贯彻执行题共性的答题规律: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