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关于我的面试经历
前面讲过,我一共4次参加面试,且由于疫情的缘故,我的面试备考有效学习时间长达850小时,正是由于这么长时间的面试备考,使我对结构化面试形成了较为深刻的认识。
5。2关于面试辅导班的问题
5。2。1面试报不报班
要不要报辅导班,可能是大多数进面的小伙伴最关心的一个问题,不报的话,怕自己学不好,好不容易得来的面试机会,都想好好珍惜。报的话,现在线下的面试辅导班实在太贵了,七八千是起步价,动辄上万,甚至好几万,甚至我听说有地方某机构的所谓状元班10万+/人。所以很多小伙伴,尤其是应届毕业生,面对如此高昂的费用,心里犹豫到底值不值、要不要报。根据我的经验,我建议还是要报一个。
因为一般而言,从出笔试成绩到面试,备考周期一般都比较短,各地不一样,短至一周、长至一个月。在这么短的时间内,除非本身素质非常优秀,否则单纯靠自学还是有些仓促。面试的答案虽然是开放性的,但毕竟还是有套路的(关于反套路的问题,后面再说)。因此报一个辅导班,短期内通过扎实的培训,快速掌握面试的基本技巧就非常重要。靠自己摸索也不是不行,一方面需要自己本身知识储备很丰富,各方面比较优秀,另一方面,需要较长的时间。而这两方面绝大多数进面的考生都不具备。
5。2。2线上班还是线下班
关于报线上班还是线下班的问题,我的建议是,如果时间和经济条件允许,最好还是线下班。面试备考最重要的不是你学了多少理论知识,而在于开口练习,一定要大量的练习,通过练习,不断地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改善磕磕巴巴、答题不流畅等现象。并且,在练习的同时,让老师和小伙伴指出你的问题,这样进步最快。
关于具体辅导班的选择,这个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我也不好在这里去推荐哪个,毕竟我也没有都接触过,好坏也无法评论。我在准备面试的过程中,也报了辅导班,并且报了两个,但为了避免打广告的嫌疑,就不具体点名是哪家辅导机构了。
第1次进面:2019年省考进面,报了一个线下班,比较小众的机构(简称机构Z),不是市面上大家耳熟能详的那几个。由于我还要上班,时间紧张,因此老师现场进行了3天高强度的培训。该老师在体制内工作多年,因此他的授课风格非常务实,答题思路很接地气,作答内容很注重细节。对比之下,市面上很多机构的作答思路和内容就显得比较空洞和模板化。我个人感觉,按照该老师的指导,比较容易在考场上答出亮点和特色,容易拿高分。
第2次和第3次进面:2020年国考进面,报了一个线上班(简称机构B),我为什么又报了一个线上班呢?因为我觉得第一次进面时时间太仓促了,3天的高强度冲刺,一下子难以消化,导致自己基础不牢固,因此想再打打基础。B机构的线上课程都是老师提前录制好的,当然课程也一直在更新,不定期也会有直播课。B机构的课程体系非常完善,内容较为系统,但是因为是录播课,因此并不会非常有针对性,适合备考时间充分、基础薄弱、初次进面的考生。
第4次进面:2020年省考进面,由于已经是第4次进面了,所以对于结构化面试,我已经掌握得很扎实了,我觉得再没有需要报班了。因此我将前面2个辅导班的课程和资料,以及网上找的其他一些资料,自己进行了总结,并结合社会热点事件和新闻,不断总结、整理、更新。截止面试前,总结了近30万字的面试资料。因此第4次面试,我就全靠自学了。每天就在家对着镜子自己练习,或者练习的时候录下来,然后反复的去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PS:由于我已经脱离了基础阶段,因此这30万字的资料全部都是真题和模拟题解析,适合后期刷题练习使用。
自己总结的面试资料
…
自己总结的面试资料
5。3关于反套路问题
误区:面试反套路是这几年大家讨论最多的一个话题,很多机构打着反套路的旗号招摇过市,但似乎有些走入极端了。
大家要明白一个道理,任何事情都是有套路的。尤其是结构化面试,既然叫结构化,就说明它是有结构的,结构实际上就是套路,套路实际上就是思维框架。如果把所有的框架都打倒了,那就违反客观规律了。
对于大多数考生来说,面试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有话说。不要想一口吃个胖子,先解决有话说的问题,再解决说得好的问题。
面试备考第一阶段,就是要掌握基本题型的答题框架和思路。为什么要这么做?结构化面试基本上就是10-20分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并且在高压状态下,要思考2-4道题,并且层次分明、条理清晰、逻辑严密、语言流畅地表达出来,对多数人来说都是很困难的。很多考生没有话说,或者结结巴巴、逻辑混乱、语无伦次。学习面试套路,或者说学习思维框架的目的就是解决有话说的问题,保证我们在那样一种高压状态下,即使脑子里没东西,即使大脑一片空白,也能在几十秒的思考时间内,根据掌握的套路,迅速形成答题框架和思路,做到有话可说,有基本的逻辑层次,能拿到基本分。如果心中完全没有套路,连基础分都拿不到,谈何成功。
面试备考第二阶段,在掌握基本套路之后,如果学有余力,再考虑如何在已有框架的基础上,让内容更丰富、血肉更丰满、语言更流畅,最终形成自己的答题风格。这需要非常扎实的知识储备,需要长时间的学习和背诵,实际上在很短的备考周期内,很少有考生能进入到第二阶段。因此,第一阶段掌握套路就显得更加重要。
5。4关于面试资料
5。4。1微信公众号
《人民日报评论》《学习小组》《侠客岛》《半月谈》。
如何学习:我在整个复习备考期间,这些公众号上的文章几乎都是必看的,几乎一篇不落。而且不仅仅局限于阅读,针对一些热点内容,我会反复阅读,自己思考、总结、做笔记,吃透弄懂。长期坚持阅读这些公众号上的文章会极大地开拓视野、拓宽思维,会使面试答题思路更开阔、更有高度和深度,也会对申论文章写作大有裨益。实际上申论和面试复习是可以同步进行的,我建议大家从准备笔试开始就坚持学习这些公众号上的文章。
5。4。2政策文件
政策文件的范围比较广,不一定全部都学习,但是重点、热点一定要及时关注并学习,比如十九大报告,两会政府工作报告。还有一些专题类的政策文件,比如这几年的面试热点:基层减负、教育「双减」、乡村振兴等相关领的政策文件,要及时搜集并学习。
如何学习:政策文件的学习一定要有热度,要新。我在上面只是简单地举几个例子,随着时间的推移,一直会有新的政策文件,需要大家不断地学习和更新知识库。为什么要学习政策文件,大家都知道在申论和面试答题中要提对策,那么对策从哪里来,如何保证我们提出来的对策接地气、契合实际、同时又有一定的高度,政策文件中都有答案。我们在学习政策文件时,首先要了解该文件是关于哪个领域、哪方面问题的,其次要重点关注政策文件中对于该领域的问题提出了哪些对策措施和要求。积累得多了,自然能在面试答题时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而不是凭空想象,提出的对策空洞无物。还是以近两年的面试热点问题「形式主义」和「基层减负」为例,我们在面试中遇到的一些重点的措施和做法,都可以在相关的政府文件中找到答案。
5。4。3书籍
主要包括党史学习教育等方面的相关书籍,以官方版本为准。
如何学习:我们常说面试答题要有「四度」:高度、深度、广度、温度。关于高度,就是理论高度,当然这点对于应届考生来说有难度。我在面试备考过程中,尤其是前两本书,翻阅了三四遍,并且对重点内容作了标记,写了读书笔记,对重点语句、重点段落、重点讲话做到了理解基础上的背诵。这样做的好处显而易见,使我从一开始磕磕绊绊、不知道说什么,到最后滔滔不绝,如果不刻意控制,面试就会超时。最后两次面试,我几乎都是看着表答题,努力精简自己的语言,就怕超时。
5。4。4重要讲话
重要讲话内容非常多,获取这些讲话内容有两种途径。
第一种途径就是上面推荐的书籍,阅读这些书籍最方便的地方在于,它们是分章节、分领域、分场景列举了重要讲话,便于我们在学习时了解某一句讲话是具体针对哪个领域、哪个方面、哪个问题的,便于在答题中有针对性地应用。
第二种途径是我推荐的微信公众号,尤其是《学习小组》,这个公众号全天候跟踪报道活动轨迹,但凡有重要讲话,都会第一时间全文播发,需要及时关注、认真学习。
比如2020年底,为了起草十四五规划,召开了各个领域的座谈会,在这些座谈会上,都发表了重要讲话,这些讲话都是未来一段时间我们工作的指引,需要认真研读学习,如此,方能提升面试答题的热度和高度。
如何学习:一是背诵。记忆是运用的前提,只有记下了,才可能在考场上脱口而出。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比如题目是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那么你在答题中就可以引用一些金句,比如:「我们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行,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这些讲话,都要提前背下来,并知道在哪种场景下运用。二是理解。面试题中经常会遇到关于如何理解重要讲话的题目,比如还是关于生态文明建设,题目是这样的: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再比如关于学习,题目是这样的:指出,「我们党依靠学习创造了历史,更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重要讲话时,不能简单地局限于背诵,而是要深刻理解重要讲话的背景、目的、意义、具体要求,这样才能将此类问题回答好,才能答出深度、答出高度、答出亮点。
PS:关于国考面试中的那些坑,我在「国家部委喜欢招什么样的人?」这个问题下了一些自己的经历和思考,希望能帮助更多的人少走弯路。
5。5写在最后
以上就是一些大概的备考思路和自己的经验总结,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关于具体到每个题型如何学习、有什么答题技巧、面试考场上有什么经验,在这里不再细说,内容太多,不是一两篇文章就能写完的。毕竟我从去年第一次面试到现在,自己准备了一年,三言两语是说不清楚的。
我也知道考公竞争压力确实特别大,毕竟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所以如果你本身不是那种自制力特别强的人,却又想学习,或者是第一次备考的话,我建议还是去找已经上岸的前辈或者专业老师引导你学习,这样会少走很多弯路。
最后,祝立志考公的小伙伴都能成功上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