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是李晏耗尽心力治理成如今这幅模样的,谁都不能去毁了天下。
这就埋下了新一轮的宦官干政和藩镇尾大不掉的祸事。
百年后,皇朝终于走到末路,但是各地将领彼此征伐、渴望成就大业时,总是默契地守着不成俗的规矩,当有外夷入境,必须全部杀死,砍下他们的头颅献到文宗墓前。
每当文宗忌日的那一天,天下兵戈停息,各地将领祭祀李晏。
千年来,每当有郁郁不得志的武将或者是被君王猜忌的武将,他们都会恨自己不能遇到如文宗一样的明主啊。
每当人读到东华门之变的历史,总是会出相同的遗憾,如果没有东华门之变,文官是不是也能在文宗一朝大展拳脚?
而不是为相必先为将,必先从军才能为官。
李晏后期时,朝堂上七成都是上过战场的人,这也造就了不同其他朝代的朝会风格,动手远比动嘴的多。
时间回到现在,李晏站在城墙上,神情晦暗地看着下面跪着的朝臣。
在他左右,是全副武装背负箭囊的禁卫军,他们手中的长弓已经拉开,寒光闪闪的箭头直指着朝臣,但是下面喊得更响亮了。
李晏能清楚地听到礼部尚书的嘶喊声,这位是一个古板的性子,平素不得同僚喜欢,却是认定道路不回头的人。
朝臣坚信他们这么做是对的,李晏不想要过继宗室子,这点是毫无疑问的。
上一次因为白虹贯日,李晏松口说准备过继宗室子,可在那之后,无论朝臣怎么上书,李晏都是不予理睬,像是完全忘了当时的承诺。
朝臣必须要用这种方法逼迫李晏下旨,因为在他们看来,避免内乱是最重要的事情,北戎可以以后再解决,但是一旦出现皇位空悬……司马家的前车之鉴不远啊。
朝臣知道逼李晏退步之后,李晏会丧失皇帝的威严,但是他们不在乎,他们忠的是天下。
只要能够避免生天下大乱的可能,李晏又或者是谁在皇位上都不重要,因为天下有他们治理,皇帝当个吉祥物就好。
帝王和朝臣的利益不可能完全一样,两方都认为自己是对的,只是这个时间太尴尬了。
朝上的大臣是先帝留下来的,不是李晏提拔的,而李晏也不是守成之君,所以朝堂上存在着两种声音。
如果时间向前推六年,李晏刚刚登基,没有彻底掌握军队,他只能对着朝臣让步,之后再想办法夺回大权。
如果时间向后推六年,李晏已经平定北戎,完全证明了他的能力,朝堂上比李晏大三十岁、四十岁的朝臣终于对着李晏低头,承认他们不如李晏,就不会出现东华门之变。
所以在这个时候只能用鲜血和死亡解决这件事。
但在这一条时间线上,李晏有了其他的解决办法。
因为——桑姬怀孕了,李晏会有自己的亲生子。
朝臣跪谏的前提不在了,就像是上一回的白虹贯日一般,桑姬撕毁了朝臣难的借口-白虹贯日是灾象,这一次,桑姬又做了相同的事情。
皇帝苦着脸让顺德去召宰相和尚书们过来,能够轻松解决掉东华门跪谏一事,这本该是喜事。
但是皇帝苦心孤诣瞒着桑姬怀孕的消息,就是为了向桑姬证明——他真的是因为喜欢才立桑桑为后的,结果现在全、天、下、都要认为桑姬是因为怀孕有功被立为后!
皇帝心内憋屈得想吐血。
东华门跪谏这本来是不该有的事情啊,全都怪那老秃驴!迟早有一天孤要把他们全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