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徽不敢多言,只能给朱雄英微微使了眼色。
朱雄英看到了,但…。视若无睹。
他站起来,让一名太监抬了长桌过来,示意众人围过来。
朱雄英不慌不忙,站在长桌的最前方,他手中拿着三个杯子,然后摆放身前的长桌上。
众人不动声色围在一旁,虽然心里万般古怪,但谁也没去打扰朱雄英。
朱雄英先拿出一个杯子,对众人道:“各位大人请看,假若这代表朝廷余粮。”
然后又分别指着另外两个杯子,开口道:“这一个我们暂定是寿州府粮食散户,另外一个则是寿州府粮食大户。”
朱雄英拿出朱砂大笔,在三个杯子外画一个大圈。
“这个大圈,我们叫它经济市场。”
朱标错愕,好奇的道:“经济市场?”
朱雄英点头,并没有多过解释,他指着蓉城府粮食散户和寿州府粮食大户,道:“这两个,我们叫它经济杠杆。”
“而朝廷的余粮,是经济杠杆的支点。”
涉及到后世的经济学,朱标和一众官吏都听的似懂非懂。
朱雄英看在眼里,懂他们的感受,当时他听师尊说也是一脸懵圈,但经过师尊解释,也慢慢明白了过来。
朱雄英相信,自己都能理解,那么这群集结大明最有智慧的人,肯定比自己能更快参透。
朱雄英继续道:“现在蓉城府大户不肯放粮,散户偷摸在高价贩卖,情况就是这个情况。”
“假如我们的经济支点,也就是朝廷的太仓粮,如果我们偏向粮食散户,会导致什么结果?”
朱棣若有所思,道:“大侄子,依我看,如此…。蓉城府内所有的粮食都会疯狂抬价?”
朱雄英看了一眼朱棣,心里有些佩服他的智慧。
就这段话,他当时听师尊讲解了六次才听懂。
朱雄英点头道:“不错,商人驱利,一旦散户市场粮食多了起来,而市场需求过旺,那么导致的结果就是整个寿州府粮食疯狂抬价。”
朱雄英没有卖关子,继续道:“一旦经济杠杆偏向寿州府粮食散户,那么那么囤积粮食的大户商贾,势必要朝散户靠拢。”
朱标点头,开始闭目沉思。
朝廷投入二十万石粮食到蓉城府,这批粮食如果价格持续走高,那么散户一定为了利益,也会出面抛粮。
当粮价被抬高到一定程度,那么蓉城府那些大富贾想不放粮都不可能!
这么大一盘利益,他们不可能不吃!
朱标渐渐开始有些明白,眼中散精光:“雄英,继续说下去。”
朱雄英点头,继续道:“爷爷他曾经说过,商人可恨,商人驱利,商人无德,其实这些,都是朝廷宏观调控的结果。”
“宏观调控?”詹徽蹙眉。
朱雄英解释道:“简单点说,就是咱们大明对商人的态度,既然他们已经是社会底层了,那这些德行、礼仪、和廉耻,相对于钱财来说,都不值一提,所以这次蓉城危机,也是商贾无声在反抗朝廷罢了。”
朱标眯着眼:“有胆!”
世人以及后人都说朱标仁慈,可那只是对比朱元璋而言。
真正的朱标,洪武开国四大案,胡淮庸案,李善长案,空印案。
四大案有三个,是他一手督办。
死在他命令下的人,不在少数。
最后一案是蓝玉那波人,而那是因为他死了,若是朱标没死,也就没有这起案子。
朱雄英笑道:“父亲,这无可厚非,孩儿认为现在不是愤怒的时候,遇到问题,先要想的该是什么击败他们!”
朱标投以赞许目光:“说的好!你继续说!”
朱雄英笑了笑,继续道:“大国难财的,可不止蓉城那些粮食散户,真正的大富贾们,手里粮食一定多到令人指,即便朝廷去借粮,甚至买粮,他们不敢给,也不会卖!”
“这是为什么?因为借给或者卖给朝廷了,就算按照九出十三归的利息来算,他们还是亏。”
“可如果蓉城百姓饿到一定程度了,他们在高价抛粮,这赚的可就不是朝廷这点微薄利息可以相提并论的。”
“可是现在,我将朝廷粮食加到经济市场,价格方面我给他做高,甚至做到天价上去!那么这些大户会怎么办?”
傅友文是户部侍郎,他自然清楚,忙着回道:“朝廷都主动‘国难财’了,他们一定会跟着下水抛粮!”
詹徽蹙眉道:“如果这样,蓉城粮食倒是不缺了,可如此天价,岂不是让百姓死?他们怎么负担的起?”
朱雄英道:“詹大人问的好,那詹大人你有没有想过,当粮食多到一定程度,甚至开始冗余之后,会怎么样?”
嘶!
詹徽面色有些僵硬,倒吸凉气道:“会…。开始降价!”
朱雄英摊摊手:“对,会降价,即便还高于寻常市场的粮价,不过那个时候百姓应该也能接受了。”
“再不济,等粮食大户压价的时候,朝廷花钱都将粮食买了,再二次贩卖或者无偿赠送给灾民,这些都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