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嫂子像被马蜂蛰了一下似的,眼皮一跳匆忙转过眼,拉开门栓,回身又进了家门。
背靠门扇,她伸手按了按心口。
刚舒一口气,就见家里老大跻拉着杨建国的鞋乱窜,田嫂子脸一拉,竖眉呵斥:“赶紧把你爸的鞋换下来。”
解放鞋鞋底再结实也遭不住拖来拖去的磨蹭。
老大脖子一缩,立马转身回屋,拎出一只鞋:“妈,我这个鞋帮有洞了,给我买双新的呗。”
田嫂子把鞋夺手里,仔细瞅瞅:“这么个小洞,补补就能穿。”
“都补两回了。”老大梗着脖子。
田嫂子眼睛一瞪:“管它补几回,能穿就行。”
见老大不服气,田嫂子想起谢茉脚上的那双布鞋,说:“要不给你做双布鞋,透气跟脚。”
老大:“哼,我才不穿,丢人。”
田嫂子怒了:“死小子,哪里丢人了,隔壁人还是大城市来的,都穿布鞋。”
老大不满地嚷嚷:“你不是瞧不上那人,干嘛还跟她学。”说完,见他妈脸色不对劲,迈腿就跑。
田嫂子气得心肝一颤,扬起鞋底就追。
终究,老大因鞋子不合脚拖了后腿,被田嫂子逮到用鞋底照屁股上扇了两下子。
听着老大鬼哭狼嚎的假哭,田嫂子却分神想,她可不是学人精,是家里几个皮猴子上山爬树费鞋,那解放鞋又要钱又要工业券,布鞋用碎布头做就成,不花钱票费些针线功夫罢了,穿坏了也不心疼。
至于为啥先前不穿,那不是没想到么。
***
谢茉这边全然不知,由她激起田嫂子又一轮打孩子运动。
她正骑车穿行在树荫和光束之间。
蔚蓝的天空,流动的云丝,盘旋鸣唱的鸟儿,绿油油的田野,成排伫立的杨树,蜿蜒平坦的黄色土路,一切的一切都化作她眼中质朴勃发的景致。
谢茉放缓速度,风卷抚脸颊,勾动她唇角。
阳光斜斜拂在她脸上,她却笑得比阳光灿烂鲜活。
路过的人一时不知该把视线放在稀罕的自行车上好,还是挪到这张比花儿更鲜靓的脸上好。
谢茉到了镇子上,走走停停,不时向乘凉歇脚的大爷大妈问路,她心情舒畅,笑容便格外明媚,再加上她人美又礼貌,后头俩大妈直接摇着蒲扇把她送到沈老师傅家门口。
一路上应付诸多问题,比如“小姑娘多大了?”、“结婚了吗?”、“和老沈啥关系?”、“找老沈干啥?”
谢茉长舒一口气,诚挚道谢。
“这有啥。”俩大妈笑眯眯,“老沈写字好,咱们要写点啥也都爱寻他。”
沈老师傅从里打开打开门,俩大妈热心主动地向他说了谢茉“求教书法”的来意,末了替谢茉“美言”几句,才心满意足离去。
目送俩人背影消失在巷口,谢茉转头跟沈老师傅相视一笑。
沈老师
傅的院子比谢茉他们家更生动精致。三间正屋,只盖了东厢房,西面墙壁下是一挂葡萄藤,门一侧的南墙根种了几架丝瓜,另一侧则铺了一帘蔷薇,余下的空地种了一垄豆角,半垄黄瓜、半垄西红柿,屋檐前一株约莫两米高的月季树开得喧嚣,后头石台上还摆放七八个花盆,或红、或白、或粉、或黄煞是喜人。()
谢茉随沈老师傅来到堂屋门口,不禁回头再逡视一圈这和谐有序、田园沐歌般的小院,赞叹:您这院子拾掇得真好,雅俗共赏,清爽宜人。
?本作者眉夭夭提醒您最全的《七零之大院来了个大美人》尽在[],域名[(()
沈老师傅笑着谦虚:“一个人住,闲着没事瞎捣腾。”
屋里布置整洁颇具意趣,谢茉略略一扫便跟沈老师傅进了书房。
谢茉从挎包里取出稿纸:“沈师傅这是我的稿子,请您斧正。”
沈老师傅笑呵呵:“提提意见罢了,不敢称斧正。”
他接过去读,读着读着,眼角眉梢的笑渐渐收敛起来。
粗读一遍,他吁了口气,又从第一行细细研读起来,过了好一阵子,他目光自纸页剥离,看向谢茉:“真是篇好文章。”
他清瘦矍铄的面上一派复杂赞赏。
“读起来荡气回肠。”沈老师傅感慨,“用短短几句回顾历史调起情绪,先声夺人,中间对而今人民大众的数言更是振聋发聩,犹如静夜钟声,发人深省,此后描绘的未来让我一个六旬老叟都热血沸腾,可恨天不假年,看不到那般波澜壮阔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