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淮阳这个地方,有个叫叶生的家伙,名字早被人忘得一干二净,但他的文章诗词,却是当时顶尖的水平。可他运气不好,总在科举场上栽跟头。那时候,关东有个叫丁乘鹤的家伙来淮阳当县令,看了叶生的文章,惊为天人,把他叫来一聊,更是喜欢得不得了。丁县令让叶生就在县衙里住下,天天给他提供蜡烛,时不时还给点钱粮,救济一下他家。赶上科举考试,丁县令还特意跟主考官推荐叶生,让他得了第一名。丁县令对叶生寄予厚望,考完试就找他要文章看,一边看一边拍大腿,夸得跟朵花儿似的。可没想到,命运就是爱捉弄人,等到放榜的时候,叶生还是名落孙山。叶生垂头丧气回家,觉得愧对丁县令,一口气儿上不来,瘦得皮包骨头,跟个木头人似的。丁县令听说后,把他叫来安慰了一番;叶生眼泪汪汪的,止不住地抹眼泪。丁县令看着心疼,就说等任期满了,带他一块儿去京城展。叶生感动得不得了,回家后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一心一意等着丁县令。
哪知道,叶生忽然病倒了。丁县令派人天天去看望,送了一堆药,可一点儿效果都没有。这时候,丁县令因为得罪了领导,被免了职,准备卷铺盖回家。临走前,他给叶生写了封信,大概意思是:“我马上就要回老家了,之所以拖到现在,就是在等你。只要你早上来,我晚上就走。”信送到叶生床头。叶生一边看信一边抹眼泪,让送信的人转告丁县令:“我病得太重,一时半会儿好不了,你先走吧。”送信的人回去一汇报。丁县令哪儿舍得扔下叶生不管,就耐心等着,希望他早点康复。
过了几天,看门的忽然通报说叶生来了。丁县令一听,高兴得不得了,赶紧出门迎接,问他怎么样了。叶生说:“我这条狗命,让您等了这么久,真是过意不去,心里别提多难受了。还好现在能拄着拐杖走路了。”丁县令一听,赶紧收拾行李,准备第二天出。回到家,丁县令让儿子拜叶生为师,早晚都跟着他。丁公子名叫再昌,当时十六岁,还不会写文章。不过他特聪明,只要看两三遍文章,就能记住。学了一年,丁公子就能提笔写文章了。加上丁县令的帮助,丁公子顺利考上了县学。叶生把自己以前写的八股文全都拿出来,让丁公子照着练。丁公子参加科举考试,七篇八股文全中,得了第二名。丁县令对叶生说:“您随便教教,就把孩子教成了举人。可您一辈子怀才不遇,这算怎么回事儿?”叶生说:“这就是命啊!托您的福,让我这文章有了出头之日,让天下人都知道我这半辈子不是因为笨才落魄的,我就满足了。再说,士人得一知己,这辈子就没什么遗憾了,干嘛非得当官财,才算有出息呢!”丁县令看他在这里待得太久了,怕耽误了考秀才,就劝他回家看看。叶生一脸愁容,丁县令也不忍心逼他,就让丁公子去京城替他交报名费。丁公子又考上了进士,被任命为中央机关的一个小官,带着叶生去了京城,两人形影不离。过了一年,叶生参加了北闱的科举考试,竟然考上了举人。这时候,丁公子被派到南河当差,他对叶生说:“那里离您老家不远。您要是能高中,荣归故里,该有多风光啊!”叶生也很高兴。选了个好日子,他们就出了,到了淮阳地界,丁公子让仆人和马车送叶生回家。
叶生到了家门口,看见家里冷冷清清的,心里很难过。他犹豫着走进院子,看见老婆拿着簸箕出来,一见他,吓得把簸箕一扔,扭头就跑。叶生难过地说:“我现在达了!才三四年的工夫,你怎么就不认识我了?”老婆远远地说:“你早死了,还说什么达?之所以一直没埋你,是因为家里穷,孩子还小。现在老大也长大了,正准备把你埋了,你可别再装神弄鬼吓唬人。”叶生一听,心里五味杂陈,很不是滋味。他慢慢走进屋里,看见棺材还摆在那儿,扑通一声倒在了地上。老婆一看,吓得魂飞魄散,只见叶生的衣服、帽子、鞋袜像蝉蜕一样落在地上。老婆大哭起来,抱着衣服伤心欲绝。儿子从私塾放学回来,看见门口停着好几辆马车,一打听,吓得撒腿就跑,告诉了他妈。老婆擦着眼泪,把事情经过告诉了儿子。儿子又详细询问了随从,这才知道是怎么回事。随从回去后,丁公子听说了,眼泪掉了一地。他马上套车去叶生家吊唁,在灵堂痛哭了一场。他还拿出钱来,给叶生办了丧事,按照举人的规格给他下葬。又给了叶生儿子一大笔钱,给他请了老师教他读书。丁公子还找到教育局局长,第二年,叶生的儿子就考上了县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