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三七小说网>宋朝人的小资生活 > 宋人也用进口货(第1页)

宋人也用进口货(第1页)

宋人也用进口货

今天,进口商品已成为我们日常用品的一部分,随便走进一家大超市,你便可以买到进口的化妆品、衣服、手表、厨具、食物、奶粉,对不对?在宋朝的口岸城市,进口货也是市场上常见的商品。

我们先看几首诗。一首是王安石写的:“黄田港北水如天,万里风樯看贾船。海外珠犀常入市,人间鱼蟹不论钱。”诗中的黄田港就是江苏的江阴港口。还有一首宋诗写道:“百货随潮船入市,万家沽酒户垂帘。”诗的题目叫《三山即事》,三山即福建的福州。元朝有个僧人也写过一首诗,描绘的是福建另一个城市泉州:“厘头赤脚半蕃商,大舶高樯多海宝。”

这几首诗提到的“海外珠犀”“百货”“海宝”,都是海外进口的商品。

为什么宋朝诗人要将进口商品称为“海宝”?因为那时候,从海外进入宋朝的蕃货,除胡椒等日用品外,主要都是珍珠、玳瑁、象牙、犀角、香药等奢侈品,价格昂贵,确实是宝贝。我们在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就可以找到一家专营香药的豪华商店,打出的广告招牌是“刘家上色沉檀拣香”,这些上等的沉香、檀香、拣香(即上品乳香),通常就是进口货。

由于当时的进口货多为奢侈品,是财富的象征,宋朝的富豪、富二代、贵妇人往往会用进口货来炫富、斗富。

南宋时,临安有一群贵妇人,有钱又有闲,又信佛道,便成立一个读经会,定期相约聚会,诵读佛经。参加聚会时,这些贵妇人都打扮得花枝招展、珠光宝气,浑身上下全是进口货。而在诵经之前,又免不了先攀比一番,所以,她们的聚会,被人称为“斗宝会”。我们在介绍宋代的相扑时提到过这个“斗宝会”。

我们来想象一下贵妇人们“斗宝”的场面——

贵妇人甲:“刘娘子,这枚珠簪第一次看见你戴,你家大郎刚给你买的?只是,只是,这工艺看起来有点简单,不像是名匠的手艺。”

贵妇人乙:“我家大郎听说南海之南的珍珠最好,非要托人从广州买回这枚珠簪,讨厌死了,这么浪费。你看珠子,是大食商人带进来的,鸽子蛋这么大。簪子则是广州城的名匠打出来的,他这手艺不叫简单,叫极简。极简主义,听说过没?”

贵妇人丙:“这么大的珍珠确实难得,上月我家二郎也从大食商人那里买了六颗,我都不知道六颗大珍珠可以做什么,做成链子又不够,做成发簪又多了。”

贵妇人丁:“听说珍珠的美白效果很好,可以研成粉敷面。”

北宋时,东京有一个好酒的士大夫,叫作石曼卿,居住在蔡河下曲,邻居是一个刚搬来的土豪,大门常闭,终日可以听见里面传出歌乐之声,家中僮仆少说也有数十人,经常从石曼卿家门口经过。但主人到底是什么人,石曼卿却从未见过。有一日,土豪邻居的仆人又从门口经过,石曼卿便叫住他:“这位小哥,不知你家主人是哪一位?”

仆人回道:“回石学士,我家郎君姓李,年方二十岁,并无昆弟。”

石曼卿说:“你看,你家都搬来这么久了,我这做邻居的,还未曾登门拜访,真是失礼。”

仆人说:“我们郎君平素不喜与外人交往,从未结交士大夫。以前也有士大夫来投名帖,但郎君都没有出来见客。不过,石学士是酒仙,我家郎君也喜饮酒,曾说过学士能饮酒。我想郎君一定愿意和您见面。”

又过了几天,土豪邻居果然叫仆人来请石曼卿过去喝酒。石曼卿发现这土豪邻居“全不知拱揖之礼”。但家里的装修果真豪华,摆的是进口珊瑚,烧的是进口香料,婢女仆人成群,连吃饭都不用餐桌,而是由十几名“妆服人品皆艳丽粲然”的歌妓各执盘子,环立于客人面前,服侍客人吃喝。歌妓手里的盘子有的装果子,有的装菜肴,有的装酒,酒有十余品之多。石曼卿第一次这么喝酒,感觉很新奇。

过了几天,他又想拜访土豪邻居,但土豪又闭门不见客了。也不知道土豪是何来历,年纪轻轻就这么有钱,家里一定有矿。嗯,也有可能他爹是从事海外贸易的。

宋朝的民间富豪能用上昂贵的进口货,应该归功于宋代繁荣的海外贸易,要知道,宋朝之前,进口的奢侈品一般只有皇家贵族才有机会享用。

宋朝是一个重商的王朝,海外贸易是受朝廷鼓励的。当时中国的整条海岸线上,布满了大大小小的港口。每年春夏季节,风从南方来,一艘艘满载香料、象牙、犀角、珍珠、皮货、胡椒、苏木、硫黄等蕃货的帆船,陆续来到宋朝港口住舶交易。冬季,北风南吹,则有数以万计的宋朝海商,驾着满载瓷器、陶器、丝绸、布帛、漆器、工艺品、茶叶、果脯等商货的海船,挂起风帆,从各个港口出发,驶往海外蕃国做生意。

宋王朝不像后来的明清王朝实行“海禁”,禁止商民出海贸易。宋朝的海商只要向官府申请一张“公凭”,类似于出海贸易许可证书,便可以扬帆出海,将他们的商货运到东南亚、印度半岛、波斯湾甚至非洲东海岸贸易。宋王朝也非常欢迎海外的蕃商来中国做生意,所以才有“厘头赤脚半蕃商,大舶高樯多海宝”的贸易盛况。

南宋绍兴年间,有一个叫蒲亚里的阿拉伯富商,娶了一名宋朝官员的妹妹为妻,在广州定居下来。宋高宗得悉这一情况后,指示广州官员“劝诱亚里归国”。是宋王朝不欢迎阿拉伯商人吗?当然不是。而是因为,蒲亚里在中国定居后便不再从事外贸了,宋王朝希望他回国招揽蕃商,多贩运点蕃货来中国。宋高宗又对大臣说,海舶之利,对国家很有帮助,你们要好好经营,多多鼓励蕃商来我们大宋做生意。

宋朝对海外贸易的鼓励不是口头说说而已,而是拿出实际行动的。比如,每一年,在蕃商回国之前,宋朝口岸城市的长官照例要大摆宴席,给蕃商、船长、水手等人饯行。

宋朝长官:“各位,你们马上就要回国了,感谢你们给大宋带来了宝货,请喝了这杯酒,祝你们一帆风顺。”

蕃商:“多谢长官盛情款待。我们敬长官一杯。”

宋朝长官:“还请各位明年继续来大宋做生意。”

蕃商:“一定一定。”

曾有宋朝官员向朝廷提出,各个口岸每年宴请蕃商,支出“不下三千余贯”,这笔钱“委是枉费”,不如节省下来,犒劳蕃商的宴会就不要办了。但广州的地方官坚决反对,因为广州每年犒劳蕃商,不过二百余贯钱,费用不多,而所悦者众多,从而带动更多的蕃商来华贸易。与政府从海外贸易中抽到的税收相比,这点犒劳之费算什么?朝廷最后还是听从了广州官府的意见。

蕃商在华的财产权也受到宋朝法律的保护。南宋时,有一个南洋商人不幸在宁波病逝,留下一大笔遗产。有人建议当时的宁波地方长官:不如将这些钱没收了。但宁波长官不同意,派人将南洋商人的遗产送回他的国家,该国国王闻讯,还给宋朝送来一封感谢信。

也有很多蕃商选择在宋朝长期生活。他们自称是“住唐”,其实是“住宋”。宋朝政府对蕃商在华居留也是欢迎的,在泉州、广州等蕃商聚居的港口城市,地方官府划出一块居住区,供外国商人居住,对外国商人的生活习惯、风俗、宗教信仰乃至轻微罪行的司法裁判,宋朝也给予尊重。泉州与广州还修建了学校,供蕃商的子弟入学读书,叫作“蕃学”。

宋王朝这种开放、大度的胸襟,真的让人佩服。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