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庆说,他奶奶的那根鱼针养了一百五十年了,那还是奶奶的叔祖给的。”董志兆拉着江珮进了屋,“以前老人家在海上是跟船的先生。那黄盆鱼,必须是端午节打上来的。”
这些话,江珮以前听老郎中说过,说是黄盆鱼针剧毒,只有端午节这天,毒是最弱的。这还不行,鱼针必须用药物养着,不然还是能毒死人,而不能救人。
董志兆又道,“胡庆说,下次来就带着过来,到时候试试。我有时候觉得这种事情挺不可思议的,真有养了一百五十年的鱼针”
“有啊。平时就把鱼针埋在朱砂和白糖里养着,它的毒就会越来越弱。”江珮道,这可是她亲眼看到的,的确是神奇的一件事,没亲眼见过,很少有人会相信。
董淑莲见哥嫂回来了,便回了前屋做饭。
老屋这边,董志兆说早饭他来做,让江珮去了东间休息。
早饭过后,天气依旧没有好转,一轮昏黄的日头在云层中时隐时现。董志兆搬出自行车,想要去村里一趟。宅基地的事当然要跟父母只会一声。
正好江珮每天也要去前屋看看,两人便一起过去了。
董卓上夜班,正好吃完了饭,坐在炕头上抽烟,工作服胸前的地方,被烟灰烧了几个小洞。
董志闻现在会帮着董志兆去石场里看着,虽然大多时候是跑去山上或是哪里玩儿。
对父母说明了来意,董志兆看了看墙上的挂钟,想着立即动身去下村。
“宅基地在下村”董卓夹下烟卷,一股烟从口鼻冒出,“怎么又想盖房子了”
“老屋旧,也小,窗户还是老式的,正好村里批宅基地,就想要一块。”董志兆道,“先批下来,等明年开春盖。”
董卓皱着眉头,“盖房子要花不少钱,砖瓦,泥瓦匠。”他重新抽了口烟,“我也想明年在旁边盖一间厢屋。”
“钱的事不难。”这些董志兆都算过了,石场的石头销路只会越来越好,所以钱不是问题。
“为什么一定要去下村在原来老屋的地方盖,不行”董卓又问。
“那里出去更方便一些,地势也平坦。”董志兆道。
“不是想离开北山村,远离我和你娘”董卓掐灭了烟头,烟灰缸里一缕残烟。
董志兆一怔,“爹,您这是说哪里话我怎么会是为了远离你跟娘咱村里不是有不少人在下村盖房子吗”
“我看就把老屋推到,在原来的地方盖就行了。”董卓道,“离着老人近,什么事也可以帮着。”
“那村里的宅基地不要了”董志兆问。
“有地方盖房子,要什么宅基地”董卓有些不耐烦,“盖在下村,家里的地不用种了到时候找个人都找不到”
“下村离得也不远,骑着车子来回也快,再说我白天都在石场,找我的话,让小闻跑一趟就行了。”董志兆道,心里并不赞成爹的意见。“再说多一块宅基地,就是多一块地皮。这都是自己的了。”
“我觉得不行”董卓一摆手,“搞了个石场就不知道自己姓什么了你也不想想,谁把你养大的,现在翅膀硬了,就不听家里的话了”
董志兆垂下眼帘,他的决定不会变,宅基地要,老屋也不会推到。
“大清早的,喊什么呀”董母忙道,“亲生父子,见了面就吵吵。看看都几点了,还不去石场,你不去人家不干活儿怎么办”
一场父子对话闹得不欢而散。董志兆和江珮回到老屋,自行车就支在院子里。
“爹说不行,不让在下村盖房子。”董志兆看着江珮,想问着她的意见。
“为什么不盖”江珮也听到了一些,董卓有时候是根本不讲道理,固执的坚持己见,总认为他的想法是对的。
“你说的对,一定要盖,还要盖最好的。”董志兆拉着江珮到了自行车旁,一把把她抱到后座上,“走,咱俩一块去。”
“我不去了。”江珮挣扎的要下来,被董志兆制止,推着车子便出了门。
出了院门,董志兆直接跨上自行车,脚下一蹬,是个下坡路,并不费力。
“到了村口再骑,这坡很陡的。”江珮抓紧董志兆的腰。
“不用怕。”董志兆回头一笑,“我的技术很好的。”
江珮低头,不由想起昨晚,脸上有些烫。
到了村委,就是一个大院子,里面两间平房。江珮在外面看着车子,董志兆去了一间屋里办手续。
天气冷,风刮着院子隔壁的一排杨树,叶子哗哗的落下。学生们朗朗的读书声传来,村委隔壁是一座小学。
“江珮,你怎么来了”董大爹骑着自行车进了院子,跳下车来,方正的脸上,与董卓五分相像,头顶上一定旧布盖帽。
“大爹,董志兆是来批宅基地的。”江珮回道。
“先别让他批,我这里有”董大爹还没说完,便见董志兆拿着一张纸从屋里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