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世小孩子都是要读书的,就是他是孤儿也完成了九年义务教育,所以这在他看来送孩子读书理所当然,他没想着姜愈读书改变门楣这事,他就想着孩子读书识字,总归以后选择的道路也多。季青临还想送姜念一起去,只是姜念年纪太小点,人又内向,他担心在学堂容易受欺负,等着姜愈和姜慈在学堂里熟悉了,再让姜念去也来得及。
季青临的现代人观念,姜愿是不会理解的,他们村在周围村算比较富裕的,也没到所有孩子都会上学的地步,不过他爹在世的时候,也想着送小愈去读书,但是爹去世之后,她就再也没有想过,只想着养大弟弟妹妹就好。
现在赚到了第一笔大钱,季青临先想到的就是送孩子
去读书,姜愿感觉巨大的喜悦冲进脑海中,让她轻起双唇,开了几次口,都不知道说什么话来感谢季青临。
憋了半晌,才来了一句:“谢谢你替小愈小慈考虑。”
季青临拍了拍她的脑袋,玩笑道:“谢什么,既然嫁进了你家,小愈就是我弟弟,我当然会为他考虑。”
姜愿笑了笑,她很幸运遇到这么好的一个人。
姜慧听完后也很高兴,姐夫入赘了他们家,不抱怨,也没觉得有损男子尊严,一心赚钱,还想着把弟弟妹妹送去读书的事,从此以后姜慧在心中下定决心,以后大姐夫和大姐在她心目中的地位是一样的。
只是能送弟弟妹妹去读书,当然是高兴的,但是姜慧不得不提醒大姐和姐夫:“四叔那个人很早就在村里放话了,学堂不收女子,他说唯有女子与小人难养也。”
姜愿知道姜槐规矩多,没想到四叔竟然连女学生都不收。
季青临对姜槐不熟悉,听到姜慧的话,只觉得好笑:“姜槐不也是女人生的。”
姜槐这副德行,村里没有人不知道的,只是姜家村只有他一个童生,若是不请他做夫子,也请不到其他的人,村里人没有去府城读书的条件。
既然如此那就只能先送姜愈一个人读书,打定好注意,又买了做束脩的干肉。
最后大包小包的带回去,还剩下十五两的存款,足够小愈去村里的私塾读书,家里也够用好一阵子,姜愿总算不会晚上担心的睡不着。
回到家后,第一件事,姜愿去房间藏银子,当着季青临的面,姜愿把银子藏在床底下的罐子里,又用各种东西盖住。
季青临被姜愿小心翼翼的模样逗笑了。
等姜愈知道了自己要去读书的事,小小年纪就稳重的他开心的差点没跳起来,他很羡慕村里的其他孩子有书读,他上山捡柴入过私塾听到里面传来的读书声,他都会忍不住停下脚步听听他们读的什么,常常听着听着就忘记回去,还有几次家里人来找他,才知道听的入神。
羡慕归羡慕,家里的情况自己也知道,他只想着快点长大,好帮着两个姐姐分担家里的活计,从未提过自己想上学一事,可是读书这个愿望竟然要实现了,他做梦也没想到有一天他也可以同村里的其他孩子一起读书。
只是想到家里的状况,瞬间让他压制住了内心的喜悦,违心的说道:“大姐,我不喜欢读书,读书又花钱又不好玩,天天坐在那里,没什么意思。”
若不是好几次撞见他偷偷摸摸的去学堂那边,姜愿都要信了姜愈的话了,她拍了姜愈的后脑勺:“你只管去读书,家里有你读书的钱。”
有大姐的这话,姜愈不在犹豫,他可以去读书了,他拍着小胸脯给家里做保证:“我一定可以读出名堂,让家里过上好日子。”
季青临看着他小大人的模样,乐不可支,哄着他道:“好的,你姐姐和姐夫我等着你当大官。”
“嗯。”姜愈点头保证。
当天傍晚,姜慧带着姜愈去隔壁四叔家拜师,姜家村学堂只有一个夫子,就是姜愿的四叔姜槐,姜槐是个童生,屡次考秀才考不中之后,就在村里开办了学堂,一边做夫子赚点家用,一边继续考试。
姜愿一点也不喜欢这个四叔,四叔仗着自己是个读书人,做派极大,对那些教条奉为圭臬,认为女子就应该老老实实的待在家里相夫教子,所以每次见到姜愿都会数落几句,说她不成体统,抛头露面。
她真要老老实实待在家里,那一家人等着饿死好了,所以姜愿对这个四叔的话很不认同,可是这附近就姜家村一个学堂,为了弟弟上学只好忍着了。
去的时候姜愿不但带去束脩,还带着一百文钱,上学交给夫子束脩即可,一般不需要另外交钱,但是她四婶会借着各种名头收些,姜愿也不想弟弟在学堂不好过,反正都送来读书了,也不要心疼这一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