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诏的回信抵达军营的次日,在营地上空忽然响起了阔别数月的进攻号角。
武周太子位居中军,以东女国敛臂女王与吐谷浑王太后西平公主为左军,钦陵赞卓和其统辖兵马为右军,挥师南下。
被文成公主教化归顺的藏民与新近依附而来的藏民部落,则变成了尾随在后的浩荡队伍,既与前军的行进稍有割裂,又好像已变成了这进军浪潮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与此同时,信诚和尚带着大小勃律的兵马自藏原西北卷土重来。
一个月前,他在和韦氏的交锋中两次受挫,却突然之间以那位被俘的韦将军祭旗,发起了一改先前颓败之势的进攻。
就仿佛先前的失败,不过是为了让人放松对这一路兵马的警惕而已。
现在大军正式吹响了攻克藏原的号角,他也自然不能因为钦陵赞卓缺席于这方作战,便真成了拖后腿的一方!
……
“大小勃律之间的桥梁一直没有修缮完成,但是……”汇报西北战事情形的吐蕃哨探咬牙回道。
“但是小勃律的兵马,只怕是自钦陵赞卓从此地撤兵之时,就已绕行而动,先前大勃律和象雄在那位信诚法师的带领下战败,也是为了给他们争取时间?”赤玛伦阖目沉思了片刻,极力以平静的口吻发问。
她也随即听到了哨探给出的肯定答复:“没错。”
赤玛伦心头一沉。
这意味着,信诚法师在带兵作战上的本领,可能远比她所猜测的更强。
而这样的一员将领,在武周的统治下,甚至是不必长留边疆作战的,竟然以传道僧侣的身份蛰伏于藏原多年!
这到底是在对外彰显着武周人才济济,还是对方早已将吐蕃视为新的边疆,对于吐蕃来说都不会是个好消息。
在此刻收到的这条战报,也意味着吐蕃在临战的危机之中,还被人先行斩断了一条臂膀。
赤玛伦沉声说道:“传我军令……”
“报——”
她话刚出口,便听一道扯开喉咙高呼的报信之声由远及近而来,打断了她本要出口的安排。
那前来通传的声音,更是让在场的所有人,都不难从中听出一种惶恐慌乱的意味。
近日接连传来的坏消息,或许也本就让人不敢报以任何一点奢望。
什么武周大军战线过长,补给路线消耗过大,甚至天寒地冻以及高原反应会大大降低武周士卒的战斗能力——
在以武清月为首的大军必欲灭亡吐蕃的决心之下,又哪会阻碍住多少她们的脚步。
一时之间静默下来的议会厅堂内,只能听得到那哨探快步走来的脚步声,和他猝然跪地之后疾声说出的话:“南诏……南诏发兵了!”
“我等先前没能发觉那头的异动,等到军情有变之时,南诏已攻克了波窝部落。”
厅内当即有人倒抽了一口冷气。
南诏兵马来得未免太快了,更是和信诚和尚那头的发兵,形成了左右呼应的架势。
饶是对方的兵马没有直接抵达面前,也用这份战报宣告了这来势汹汹的气焰。
波窝部落同属悉勃野家族后裔,位处逻些城以东,本就是藏原腹地防备东方小邦来袭的一道重要哨岗。
正因为有这一路自数十年前便跻身要害之地的部落存在,武周大军又好像早已全部摆上了台面,赤玛伦等人这才将绝大多数的精力都用在对抗藏民的倒戈之上。
哪知道,这波窝部落甚至没能将求援的消息送到中央,就已覆灭在了南诏发兵之下!
这一路突然出现的兵马,便像是一把骤然出鞘的利刃,直指藏原腹地而来。
北面有武清月本人统领的大军。
西北有大小勃律和象雄的联军。
东面有新窜出来的南诏兵马。
别看这连真正意义上的三面合围都不算,但别忘了,在吐蕃的西面和南面,本就是不可逾越的藏原神山。
那既是逻些城周遭部落获取水源的依靠,又何尝不是一面面断绝了后路的壁障!
在这一刻,灭顶之灾以一种更加不容忽视的姿态,展现在了他们的面前。
一名官员忽然拔腿就要朝外奔去,但还没等他走出两步,就已被赤玛伦让人扣押在了当场。
他惨白着面容,满脸失态地厉声喝道:“太妃何必拦我,我藏巴如今大势已去,难道非要让我们都留在此地陪葬吗!”
还不如各奔东西,或许还有机会尽快往西逃亡至印度去,寻个活路。
武周太子如此对待那些奴隶,便绝不会给他们这些奴隶主以一个好结局。
这一点,他看得清清楚楚。
可回应于他的,不是赤玛伦的默许,也不是押住他的士卒举起手中的刀刃,而是这位王太妃忽然按住了赤都松赞的肩头,一字一顿地发问:“赤都,若要决战于逻些城,以你为饵,你怕不怕?”
第298章
赤都松赞如今也才不过五岁的年纪,就连当日从军营之中逃窜,都是被赤玛伦给强行捎带上的,根本没有这个本事分辨出来,方今的军情应当如何应对。
但危机临门,他还是能够出于直觉地感到一阵惶恐。
在母亲郑重地问出那句话时尤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