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角胡同拐角处的九号院是一座一进四合院,两年前这里还是一座半倒的破落四合院,街道办无力修缮,张波用了一个让街道办无法拒绝的价格买下了它,还踩着政策的尾巴把它买断了,这个四合院现在是张波的私产房。
买房的钱是张波、刘光天、刘光福这个捕鱼小队靠卖鱼赚来的,为了保证自身的安全,他们抓来的鱼货,全部都卖到了东城区的几个大厂,这样钱虽然少了一些,但胜在安全,自已抓鱼,卖给国有大厂,完全合法。
这个四合院是他们三人的秘密基地,张波负责找捕鱼地点,设计制作各种捕鱼工具,地上放着的一个个不同种类型号的地笼都是出自张波之手。做地笼的钢圈是从轧钢厂换到的,网线是从棉纺厂换到的。
刘光天、刘光福负责出去下网抓鱼,他们抓鱼的第一年,刘光天每次分到钱,都小心翼翼的攒下来,他做梦都想买一份工作。
直到后来张波做出来第一个地笼,他们的捕鱼效率大大提高了,他分到的钱也是水涨船高。
刘光天的心态也随之发生了转变。他不再那么执着于买一份稳定的工作,而是一门心思的抓鱼赚钱。
今天又到了他们分钱的日子了,三人围坐在四合院中的小石桌旁,桌上摆着一个木炭火锅。火锅中翻滚着的热汤散发着诱人的香气,与他们脸上洋溢的喜悦交织在一起。
张波拿出账本,详细地计算着这段时间的捕鱼收入,然后按照他们事先约定好的比例,将钱分成三份。他抬起头,微笑着将其中两份较少的分别推到刘光天和刘光福的面前。
他们最开始的分配比例是张波拿八成,刘光天、刘光福一人一成,后来张波去上中专了,又让了两成出来。
当时刘家兄弟对张波感激涕零,他们从未想过张波会如此大方地让出如此大的利益。
四年过去了,刘光福对张波的感激和崇拜依旧如故,他时常在念叨着张波的好,觉得自已能遇到张波这样的好大哥是这辈子最幸运的事。
不过年龄大上一些的刘光天,已经产生了甩掉张波,他们兄弟俩单干的想法。随着口袋里的票子日益增多,刘光天内心的私欲也与日俱增。
他已经学会了地笼的制作方法,一个月前,他就开始筹备着自已单干的事宜了。今天就是他向张波摊牌的日子。
刘光天坐在四合院的小石桌旁,如坐针毡。他瞥了一眼正在忙碌准备晚餐的张波和刘光福,火锅的香气在空气中弥漫,但此刻的刘光天却无心品尝。他清了清嗓子,打破了周围的宁静:“波哥,光福,我有件事情想跟你们说。”
张波夹了一块羊肉放进嘴里开口说道,“你已经准备好了?”
刘光天有些诧异,没想到张波似乎已经知道了他的心思,但他还是硬着头皮点了点头,“嗯,波哥,我准备好了。我要自已单干。”
张波微微叹了口气,眼神中流露出一丝无奈和惋惜,“光天,我们一起经历了这么多,真的要走到这一步吗?”
刘光天咬了咬嘴唇,“波哥,我知道你对我们有恩,但是我想为自已的未来拼搏一下,我相信我和光福可以做得更好。”
刘光福在一旁瞪大了眼睛,满脸的不可置信,“哥,你怎么能这样,我们和波哥不是一直都好好的吗?”
刘光天没有理会刘光福,继续对张波说道:“波哥,希望你能理解我。”
张波沉默了一会儿,然后缓缓说道:“好吧,既然你已经决定了,我也不再强求。只是希望你以后不要后悔今天的决定。”
刘光天站起身来,“波哥,谢谢你这些年的照顾,我不会后悔的。”说完,他便转身准备离开。
刘光福急得眼泪都快出来了,“哥,你真的要走吗?咱们跟着波哥一起干不是挺好的吗?不到五年的时间我已经分到五千多了,一辈子吃喝都够了。”
刘光天停下脚步,回头看了一眼刘光福,眼神中闪过一丝犹豫,但很快又变得坚定,“光福,人各有志,我想自已去闯闯。你不愿跟我走,就继续跟着波哥吧,他是个好人。”说完,他不再停留,大步走出了四合院。
张波摸了摸自已的鼻子,自已这是被发好人卡了。
刘光天去国营饭店买了一瓶汾酒,又炒了四份肉菜打包带回家。
刘海中看着儿子带回来的这些东西,有些惊讶地问道:“光天,你这是咋啦?怎么突然买这么多东西回来?”
刘光天拿出早就准备好的一份津门机械厂开的招工信,递给父亲刘海中,“爸,我要去津门工作了。”
刘海中接过招工信,手微微有些颤抖,他看着刘光天,眼神中满是复杂的情绪。
“光天呐,你真的要去那么远的地方啊。”刘海中叹了口气说道。
刘光天坚定地点了点头,“爸,这是个好机会,我不想错过。”
刘光天掏出五百块钱交给了刘海中,“爸,这是这几年我跟着张波赚到的500块钱,你收着。我去津门后,就没法照顾家里了。”
刘海中沉默了一会儿,然后缓缓说道:“好吧,光天,既然你决定了,那爸支持你。只是你一个人在外面要好好照顾自已,别委屈了自已。”刘海中把刚才刘光天交给他500块钱还了一半回去。
刘光天看着父亲递回来的那一沓钱,心里五味杂陈,自已这个父亲喜欢打人,从小到大自已就是他的沙包,特别是自已没考上高中,成了街头混混以后。“爸,这钱您留着吧,我年轻力壮,在外面能照顾好自已。”刘光天坚持要把钱给父亲。
刘海中却摇了摇头,“光天,你拿着吧。这钱是你在外面应急用的,爸知道你孝顺,但你去津门人生地不熟,正是需要用钱的时候。家里的事你不用操心,我会照顾好的。”
刘光天点点头,把钱收了起来。
第二天一早,刘光天背着行囊,带着那份招工信,踏上了前往津门的路途。在火车上,他看着窗外不断后退的景色,心中既有对未来的憧憬,也有对过去的不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