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三七小说网>三国中的顶级谋士 > 第二章 三国最强智囊之凤雏(第1页)

第二章 三国最强智囊之凤雏(第1页)

读过三国的各位老爷都知道卧龙凤雏得其一可安天下,这句三国演义最好的人物推广语太熟悉不过了,直到今天很多人都借用和学习,比如琅琊榜上形容麒麟才子有多厉害,也是用的同样的广告语:琅琊榜,江左梅郎。麒麟才子,得之可得天下。这句话是不是和三国演义这句话很一样呢?

诸葛亮的厉害,大家通过三国演义的诸葛亮出使江东舌战群儒,智激周瑜,智激孙权,草船借箭等故事家喻户晓,知道诸葛亮如何神奇,可以说诸葛亮代表了中国人最高智慧形象。而和诸葛亮比肩的凤雏庞统,本篇的男主角,到底他有多厉害,“他为何和诸葛亮一样能拿奥斯卡奖,能成为金像、金马、百花三料影帝呢”?

其实,大家了解庞统太少还是源于庞统出仕时已经3o岁左右,去世时才36岁,江湖传闻也就六七年的光景而已,能做出多少轰轰咧咧的光辉事迹呢?所以人们知之甚少。

但是实际上三国志上的庞统,历史上真实的庞统实际上是很厉害的,庞统和诸葛亮相比,诸葛亮善治国不善用兵,而庞统属于识人,善用兵,他相当于刘邦身边的张良的角色,刘备身边的陈平是谁呢?是法正,这个后面我们会讲到。诸葛亮相当于萧何角色。庞统最为出彩的是他为刘备夺得了益州(四川))之地,实现了诸葛亮隆中对三步走的第二步,第一步是夺荆州,第二步夺四川,第三步是北伐,一统天下。第一步是诸葛亮协助刘备实现的,第二步就是庞统协助刘备实现。

别人眼中的庞统

三国时期有很多名士善于识人,司马徽就是其中一个。庞统在2o岁的时候拜见司马徽,俩人从早到谈到黑,司马徽对庞统大为赞叹,认为他“为南州士之冠冕”,并向刘备大力举荐“凤雏”。

他的叔叔庞德公认为他是“凤雏”。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庞德公,庞德公就是现在我们常说的大V,有很大的名气,在三国时代是一个非常著名的隐士,影响力在荆州士子心中影响力很大,庞德公比另一个大V司马徽大十多岁。诸葛亮的“卧龙”称号,庞统的“凤雏”称号,司马徽的“水镜”称号,都是庞德公说的。可见庞德公跟笔者我都是同行啊,都是搞营销的高手,善于给人起绰号,包装别人,营销人才是庞德公最牛的地方。

当初庞统初投刘备,刘备让他做耒阳县,鲁肃特意向刘备写信评价庞统,“庞士元非百里才也,使处治中、别驾之任,始当展其骥足耳。”庞统做县令,大材小用。诸葛亮也说过类似的话。

刘备因此召见庞统,经过一番交流过后,刘备对庞统大为器重,任命他为治中从事,亲密程度仅次于于诸葛亮,后来庞统和诸葛亮同为军师中郎将。

一个人说庞统有才不算什么,可诸葛亮,鲁肃,水镜,庞德公,刘备,这几个都是牛人,而且都善于识人,可见庞统确实牛。庞统自称有辅佐帝王的才能。

庞统的牛应该和郭嘉有一比,诸葛亮像荀彧,庞统就是郭嘉,都属于深通兵法,了解人性,揣摩术和管理学都比较牛的猛人。

庞统最为出彩的是三策定益州(四川)

在刘备进入益州后,庞统就战略问题,向刘备提出了上、中、下三条妙计,助刘备夺取益州。这可能算是庞统最牛的一次计谋了。

上策是,“暗中挑选精兵,昼夜兼行,直接偷袭成都,刘璋既不懂军事,又没有准备,大军突然赶到,可以一举平定”。

中策是,“杨怀、高沛是蜀中名将,各自统领强兵,据守关口,听说他们有几次用信劝刘璋,打你回荆州。我们可以装作要回荆州,引他们轻骑来见,可就此将其擒杀,而后进兵成都”。

下策是,“退回白帝城,联合荆州的兵力,再慢慢进图益州。如果犹豫不前,将会有大难,不能在此地久留。”

上、中、下三策,刘备认为中策最为稳妥和有道理,便依中计而行,斩杨怀、高沛,挥兵直指成都,一路势如破竹,所经过的地方都顺利攻克。

看见没,优秀的谋士或者说军师,先善于揣摩人性人心,他就知道刘备顾虑什么,在乎什么,刘备在乎他的仁义之名,害怕天下人认为他是假君子真小人,是个伪善之人,所以庞统才给了他上中下三策,优秀的人才不但能针砭时政还能现问题解决问题,而且办法不止一个,你说庞统牛不牛?

关于庞统的死,是一个意外。当时刘备包围雒城(现今的德阳广汉一带),庞统率众攻城,被飞箭射中,死去,埋葬在落凤坡。(不是《三国演义》中中了某人的计,因地名不利,被乱箭射杀而死。)

从庞统所贡献的小计,中计,大计,我们可以看出,庞统短暂的一生,留下的事迹的确较少,这也就间接的使得他没有诸葛亮那么有名。

但是,即便是如此短暂的一生,庞统还是展现了他的英姿,为蜀汉建立立下了大功。

另外,关于庞统的相貌,除了《三国演义》没有任何资料表明庞统貌丑。那么起初在周瑜手下做事的庞统为何孙权不重用呢?难道真如三国演绎,他长得丑吗?

笔者分析如下:

一,江东集团人才济济,文筹武略,是孙权不重视庞统的资本。

略观江东的人才市场,就知道庞统置身其中,根本毫不显眼。“东吴四英将”海内驰名,是当时少有的擎天玉柱,架海金梁,固不必说。张昭、张纮、顾雍、虞翻仕宦年深,虽然功勋卓著,却为世家大族,起点与平民布衣不同,我们也不拿之与庞统比较。这就好像你现在在大企业做事,你如果是小兵想要步步高升是很难得,我在世界五百强做事的时候,幸亏进取的职位很高是大区总,要一步步晋升太难了,每一级别都有三个职位,要熬到我这个职位,一个小职员估计每个十年八年很难。所以对于有才华的英雄人物,去小公司不一定是坏事,而且小公司规矩和束缚比较少,利于人才的快脱颖而出,而且小公司利于有才华的人才快晋升。小公司拼的是能力,大公司拼的是资历。

二,庞统为人言过其实,博揽虚名,是孙权厌弃他的重要原因。

刘备起初是周瑜的功曹,刘备联吴抗曹,曾到过东吴。庞统就让周瑜上密信,留住刘备不让他离开东吴,所以才有孙小妹美人计的故事。当时刘备差点就在东吴当了上门女婿,要不是诸葛亮有奇谋,差点做了上门女婿回不来了。这算庞统历史上唯一一次与诸葛亮都智。

周瑜在军营中死后,庞统到东吴报丧。东吴人大多听说过庞统的名号,知道庞统品评人才很厉害,等到庞统准备回去的时候,6绩、顾劭、全琮等人一起送庞统,希望庞统点评一下他们,让庞统举荐下他们。

庞统点评这些人,并写下评语,“为帝王用”。孙权出于信任周瑜、用人不疑的立场,当然就把庞统点评和推荐的这些人照单全收了。可是任用之后,孙权现这些人根本难当大任,甚至品德败坏,就派人问责庞统。

庞统是这样回答的:“如今天下大乱,合乎道德规范的正道衰微不振,好人少而坏人多。要想淳化社会风俗时尚,增强人们道德观念和社会公益心,不把值得赞誉的人夸说得更为完美,他们的名声就不足以让人们去仰慕仿效。无法使人仰慕仿效好的行为,则社会上做好事的人将会更少。现在奖拔十人有五人失当,但是还能得到一半人,这一半人就可以促进世风教化,使有志者自我勉励,不也挺好的吗?”可是孙权是个用人比较务实朴实的人,孙权不觉得庞统这样说有道理,觉得庞统言过其实,庞统才华一般。

三,狂傲自大,好高骛远是庞统在东吴集团难以久存的内在隐患。

庞统一向自视甚高,长期以来“屈居”功曹一职,自然让他觉得十分屈才,遂有改换门庭之念。于是托人找到鲁肃,要求鲁肃把自己介绍给荆州牧刘备。

鲁肃当然是先极力挽留,劝他不要急功近利,只要踏实肯干,在哪都能出头。而庞统听了却是老大不高兴,口出狂言,责怪鲁肃“大材小用”。

鲁肃反驳说:“夫人材犹器,大小异,或者以大鼎不能烹鸡,喻大材不能治小,失其名也。”

意思是衡量一个人有无才能,不能简单地以“大小”来做标准。比如鼎,既可用来煮牛,也可用来烹鸡。“小材大用”固然不可,那样会误国误民。但是为了苦其心志,何妨先“大材小用”,以备厚积薄?

可惜庞统听不进去,带上鲁肃的推荐信,绝尘而去刘备处。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