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兵败,袁绍当下传檄孙坚,令其进兵。然孙坚前番败绩,竟带兵往鲁阳去了。
虎牢关上,董卓见吕布兵败,心中忧虑,便招李儒前来问计。
李儒献言道:“温侯吕布刚刚败阵,我军士气低落,兵无战心。为今之计不如引兵回洛阳,迁天子群臣入长安,以应童谣。近日街市童谣曰:西头一个汉,东头一个汉。鹿走入长安,方可无斯难。臣思此言‘西头一个汉’,乃应高祖旺于西都长安,传一十二帝;‘东头一个汉’,乃应光武旺于东都洛阳,今亦传一十二帝。天运合回。丞相若迁天子大驾回长安,就平安无事了。”
董卓大喜道:“没有你提醒,我真想不起来!”当下和吕布星夜领大军回洛阳,聚文武于朝堂之上,商议迁都。
朝上,董卓出班奏道:“我大汉建都洛阳,至今已经二百余年,气数已衰。我观现在天下旺气其实是在长安,想奉迎天子驾幸长安。各位回去打点行装,早作准备。”
大臣们谁也没有料到有迁都长安一说,一听此言,皆愕然大惊,司徒杨彪当即反对道:“这如何使得?洛阳作为都城已经二百多年,官商士民无不适应,一旦迁都,势必惊动朝野!不利于人心稳定啊!天下动之至易,安之至难。还望丞相三思,还是不迁为妙!”
董卓怒视杨彪:“迁都是国家安定大计,你居然敢阻挠吗?”
太尉黄琬也出班反对道:“正因为迁都是国家大计,杨司徒才直言劝谏,以前王莽篡逆,赤眉祸乱长安,如今哪里已经尽是瓦砾之地,宫室残缺,再有就是百姓流离,十不存一,实在不是迁都的好地方,还请丞相三思啊!。”
董卓一时语塞,瞪着一双大眼睛看着黄婉,摆手不悦道:“关东贼人群起反叛,在天下散播动乱,长安有崤函之险,足以抵挡叛军兵锋,又靠近陇右,木石砖瓦,样样不缺,宫室营造,只需要一个月!你们不要再胡言乱语了!”
谁料董卓话音刚落,司空荀爽出班直谏道:“丞相如果执意迁都,恐怕洛阳数百万百姓要骚动不宁了。”
董卓大怒拔剑道:“我这是为了天下大事,怎能因此计较小民呢?荀爽,你莫非不怕死吗?”
王允此时出来打圆场道:“关东反贼声势浩大,迁都确为上策,高祖当年不久定都长安了吗?只不过丞相无须与司徒、太尉计较,迁都的事,最后不是还是您一人说了算吗?”董卓这才消了气,不过仍即日罢杨彪、黄琬、荀爽为庶民,
城门校尉、尚书伍琼周毖都骂王允没有骨气,朝会后决定劝谏董卓。
孰料董卓见此二人后大怒:“当初就是你们两个劝我重用名士,保袁绍为渤海太守;你们推举的人做了太守、刺史,一个个不知道为我效命,居然兵谋反!你们就是反贼的同党,现在还想来做内应吗?”骂完,叱武士推出都门斩。
被免职的前太尉和司徒见董卓如此毫无顾忌连杀数名大臣,也变得心惊胆战,二人忙跑到董卓府上,向董卓跪地认错。
董卓哈哈大笑,不仅原谅了二人,还向献帝推举二人做了光禄大夫。
制服朝堂上不同的声音,董卓又将目标转向军队,有两个麻烦不除,迁都之事他也不放心。
这两人一个是左将军皇甫嵩,一个是河南尹朱儁,二人都曾是董卓的上司,在官僚世族中素有声誉。
这时,朱儁正向董卓汇报防守部署的计划,董卓一提迁都,朱儁当即大怒,愤然而去。
董卓也不阻拦,还暗中高兴。
至于皇甫嵩,董卓则找了个由头,将其贬为议郎,调离中枢,遂下令迁都,全力准备西迁事宜。
李儒又献一策:“今钱粮缺少,洛阳富户极多,可抄没入官。”
董卓即差铁骑五千、四处捉拿洛阳富户,一共抓了数千家,诬陷其通敌谋反之罪,尽斩于城外,家中财货尽数抢掠,得金银钱货几千车!
这些,董卓又命李傕、郭汜尽驱洛阳百姓一百余万口,前赴长安。一时间,从洛阳到长安的大道上,挤满了迁移的人潮车马,由于粮食紧缺,一路上饿死者、冲撞受伤死亡者、相互抢掠至死之人不可胜数。尸体不满了沿途道旁的沟壑,此时西凉兵又军纪涣散,军士淫**女,夺人粮食,百姓啼哭之声,震动天地。而董卓对此不管不问,大队之后命李傕领三千军士一路催督,人人手执白刃,若稍有迟缓,就动手杀人!
而董卓为了不让关东联军占领洛阳,临行前,下令军士放火烧城,所有的宫殿、官邸、商铺、民宅全都付之一炬!方圆两百里内尽化作焦土,鸡犬不留!寸草不生!
此外董卓连洛阳城外的帝王公卿陵寝也不放过!命吕布率领一队人马将这些大坟全部刨开!将墓中的金银玉器以及其他珍宝全部挖了出来,军士们也乘势掘官民坟冢殆尽,一共装载金珠缎匹等等数千余车!令女婿牛辅劫了天子并后妃等,径赴长安,自统大军坐镇洛阳西郊,与关东联军相拒。
如此种种,都足以证明董卓一系军阀的野蛮和凶残!
却说卓将赵岑,见卓已弃洛阳而去,便弃了虎牢关西归。
消息传到前军大营,大军直入虎牢关屯驻。黄昏时分,文远令王力守住大帐,将张颌叫入帐内。
文远一改往日在众人面前平和的神情,敛容道:“今日将隽义招来,是有一件大事想要托付。”
“主公尽管吩咐!”张颌见文远说的郑重,当即不敢大意,侧耳静听。
“我今晚有要是需要出关一趟,少则五日,多则十日便能回来,隽义是我股肱,我走之后,军中一应事务皆由你做主!”
&1t;aid="zsy"href="《剑来》&1t;a>
“主公这是要……呃,末将失言了。”张颌不由问道,可见文远如此严肃,连忙闭口。
文远点头一笑道:“我知隽义素来持重,所以才将重任相托,只是我出行事关重大,若不能成功,说出来也是无益,若有所得,必然告诉隽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