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岛上码头,大约11点半,夏杰民邀请石头大姑父到家里吃饭,被一口回绝:“你们这个岛上啊,我每次来都心惊肉跳。”
夏杰民只好苦笑道谢,临走,石头大姑父道:“你爹的事我听说了。”
停了一下,这个中年渔民也不知道说些什么,只叹息一声:“好好的,别丧气!”
“谢谢大姑父,我会的。”
随后,石头大姑父划船离开
码头上原先也有收购点,早就开不下去了,收购价低,要用船运到其它码头,多了一道成本。再加上岛上没通电,没法养活鱼,像石斑鱼这种要活着才能卖高价的鱼就只能给死鱼的价格,渔民们也不干,直接去牛角村码头卖正常收购价它不香吗?
在台风天或风浪大的时候,收购点还会停止收鱼,因为可能运不出去,等风浪小了,谁知道是几天以后了,鱼早臭了。
所以,岛上渔民平白比岸上渔民多了很多损失,令日子更加艰苦,这也是海盗们能蛊惑很多人跟随的原因之一。
夏杰民一路扛着麻袋回葫芦谷,没有去蟹叔家。岛上划小木船的渔民没有中午回家吃饭的习惯,都是带干粮凑合,下午直接去牛角村卖完货再回岛,一来一去每天要划一个小时的船。
路过蟹叔家门口,果然门锁着,他家的小黑狗倒是过来跟他打了个招呼,摇头摆尾一番才回到门前继续趴着。
夏杰民还没走到他家的山脚,一群狗子已经飞奔迎上来,兴奋的冲他摇尾呜咽着。
他将麻袋放下,逐个摸了它们的脑袋,一挥手,它们才又一阵风一样跑上山报信去了。
他又扛起不重的麻袋,缓步上山,一路只见炊烟渺渺,家家户户的烟囱都在冒烟。
平时满山跑的小孩子,还在满山跑,见到他也不打招呼,呼啦就跑没影了。
他跟这些孩子都不亲近,他假期和周末都在忙活自己的事,岛上的大人又总拿他比较自家孩子,一想起来就是一顿打。
所以岛上跟他差不多大的也好,小的也好,甚至比他大的,没少因为他而挨打。所以都不怎么喜欢他,却又对他有一份好奇的敬畏。
碰到大人,只要目光交集,他就礼貌的点点头。没目光接触的,或一触即移让他来不及点头的,他也没有特意出声打招呼,就这样平静的走过。
他刚走到半路,一群狗子又呼哧呼哧跑了回来,看来已经跑了一个来回,冬儿看来也已知道他回来了。
当他回到葫芦谷的家中,冬儿已经做好了手擀面,准备了油辣椒,小杂鱼和小虾也用面粉裹着,油煎的焦黄,还有凉拌韭菜、西红柿蛋花汤。
见他洗了手过来,就说道:“还真巧了,我多和了点面,本想着中午吃面条,剩点面晚上吃面片汤。刚才黑妞它们突然兴奋的叫唤跑下山去,我就想着,可能是你提前回来了,我就把面全下了。”
“本来以为要两天,没想到事情很顺利,就提前回来了。”
“爷爷呢?”
“在木工房,整天捣鼓个没完,让他歇着,还吼我。”
夏杰民也不管冬儿的唠叨,去叫曲木匠吃饭,小小年纪就懂碎碎念,长大了还得了。
走进木工房,就见到曲木匠在用细砂纸打磨一根细长木棍。这是一根通体黝黑的木棍,约8o公分长,一头比筷子略粗些,头上被锯了个十字开叉,约有6公分深度。另一条却粗了约一倍,头上被钻了孔。整个木棍就是一个被拉长的圆锥体,一头粗一头细,夏杰民知道这是曲木匠的独门武器的一部分-箭杆。不同于常规箭杆,通常都是越粗细均匀越好,利用再利用金属箭头来让中心前移,增加射程和冲击力。
他的箭杆在没有装上箭头前,就已中心前移,大大增加箭的射程和威力。只是无法批量制造,使用难度也极大,需掌握特殊的技巧才行。
这支箭杆已经做好只要插上箭头,尾部绑上羽毛即可。
曲木匠在岛上数十年也才收集到百余支箭杆的材料,打磨成了箭杆,这是第1o6支箭杆。
箭头则是夏青山以制作鱼叉的名义,一点点在镇上铁匠铺买来,又重新打磨成的。
尾羽则简单,海鸟的羽毛想要多少都行,就这样,1o6支箭杆,也只有3o支被装上了箭头和尾羽。
“这两天我总觉得心神不宁,感觉有大事要生,这感觉很多年没有了。”
“以前只要有这种心血来潮的感觉,我就会转移,静默,这种感觉救了我几次命”
曲木匠抬起头来,冒着寒光的双眼盯着夏杰民,让他全身一个激灵,冒起了鸡皮疙瘩。
“这次呢?”
“从昨天开始,我就让冬儿有意多下山淘海挖贝壳,打探消息。”
“有什么特别?”
“最近这不到一个月,集中生了好几件事。”
“您先等等,我们先吃饭,冬儿在等我们,吃完饭我们再详细说?”
曲木匠沉吟一下:“也好。”
在饭桌上,冬儿显得很是活跃,叽叽喳喳说个不停,说到今天早上听到的消息。
昨天梁大牙一伙遇到了之前偷他们船的人,双方还动了枪,但梁大牙一伙人多势众,生擒了两个,绑在小岛石头上,又把船抢了回来。
石头娘悄悄说,那船根本不是他们原本被偷走的船,又不知道是哪个村的倒霉鬼,好死不死撞到了梁大牙他们手里。
听说还想冒充公安吓唬他们,被他们识破,谁公安穿着打补丁的破衣服,开着破渔船,连枪都是老掉牙的旧枪?
好像他们不认识五四式,还是没见过64式似的,那才是公安的配枪好不好。
说到这里,夏杰民和曲木匠对视一眼,继续呼噜噜吃面,冬儿继续叽叽喳喳。
冬儿小时候就好动,但是由于这个山谷里有太多秘密,从小被约束言行,大多只与夏杰民一起下山玩,与其他人接触也是少言多听,以免言多必失。后来夏杰民到镇上读书,她平时如非必要基本很少下山。现在爷爷主动让她打听岛上消息,她很是上心。
饭后,冬儿泡了壶茶给他们爷孙,就收拾洗碗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