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平元年三月初一,即位两月的苏韵卿再度召集朝议。
朝臣们每日去朝议都觉犯怵,虽说和苏韵卿同朝共事数载,但他们从未料到,这人做了皇帝後,勤政比舒凌有过之而无不及,累得朝臣各个成了熊猫眼。
至於她的脾气秉性和行事作风,更是特立独行,让人摸不透深浅,日日战战兢兢。
「今日陛下不知又要收拾哪个?」
「昨日刚处理了两个郎官,今日八成不至於。」
「这最近的政务刘公处理的妥帖,还有何事要四品上的朝臣都来议呢?」
……
辰正时分,一身绛紫色织金曳地常服,头戴飞龙金冠的苏韵卿立在屏风後,瞧着满殿惴惴不安的大臣,微微勾了勾嘴角,闪身出来快步入了书阁的御座。
她垂眸扫视着满屋子的臣工,淡淡的吐出了一句,「朕要册立皇后。」
一语落,满堂哗然,为首的老臣尽皆瞠目结舌。
「陛下,皇后是君主女子配偶之封号。陛下您是女子,怎能册後呢?您该选皇夫啊。」侍中刘培率先出言,语气颇为急切。
「臣附议。」李景行也窜出来凑热闹,他不懂向来拎得清的苏韵卿在胡闹什麽。
「臣附议…」後头四五个朝臣都站了出来。四品以上的重臣根本没几个,这麽一闹眼看过半了。
苏韵卿幽幽走下了御座,缓缓地踱步到人群里,似笑非笑道:
「女子便一定要有因循守旧的规矩麽?朕是女子,上皇陛下是女子,宋相和宁将军也是女子。敢问刘公,历朝历代,这宰执重臣里,几时有朕眼前这般男女并立的盛景?
若论成规也无不可,古往今来,皇帝都有皇后,皇后尽皆是女子。卿的夫人,不也是女子?那朕选女子立後,无错呀。怎麽,朕好不容易不特立独行了,卿反倒不乐意了?」
「啊…这…陛下,这道理不是您这麽个论法。」刘培被她胡搅蛮缠,绕来绕去的言辞噎得面红耳赤。
「刘公以往劝朕,要朕守些规矩。皇帝立後,天经地义;婚娶成家,亦然无错。刘公可有夫人,朕缘何不可有夫人?」苏韵卿得寸进尺,步步紧逼。
「古来女子无才便是德,不准入朝封官,不准为帝。今时都打破了,世间依旧康宁,百姓和乐,日子照常,天没塌地没崩。朕的私事拿出来与诸卿商议,是敬重诸位都是见过大世面的明理之人,该不会以古礼搪塞朕。」
苏韵卿勾唇浅笑,眸光却是如鹰隼般犀利的盯着刘培,直教老头子冷汗涔涔。
「宋相,您是朕的先生,此事朕想听听您的意见。」苏韵卿转了视线,温声询问宋知芮。
「敢问陛下,打算立何人为後?皇后事关国祚安泰,非是陛下一人私事。」宋知芮话音虽柔缓沉稳,心底却是颇为意外,苏韵卿从未在私下和她提过此事,就连舒凌也不曾提前知会过她。
「此人诸卿都熟悉,宁王萧郁蘅。」
苏韵卿淡然回应,「论出身,她是大瑭皇族的嫡出血脉;论功勋,」苏韵卿转眸瞄着楚明庭和宁翊,「她几次征战沙场,军功卓绝;论品行,她自幼长在上皇陛下身侧,诸位自是清楚的。」
「臣,无异议。近来臣听闻西辽女帝亦然册立了女子为後,陛下此举并非是特立独行。」
宋知芮审时度势,思量的乃是萧家和舒家两大家族的稳固,并未被性别左右心神。毕竟两大家族安泰才是国朝安稳的基石,皇帝能身体力行自是最好。
「西辽终究是蛮夷,怎可和国朝相提并论?」
身後不知是哪个郎官义愤填膺的多了句嘴,「况且古往今来,帝後和乐则内廷安泰,子嗣昌隆,方可保国祚绵长。今时陛下为女子,若皇后也为女子,日後皇嗣何在?大雍江山谁人来继?」
苏韵卿凤眸半觑,冷嗤一声道:
「帝後和乐而断子绝孙的也不是没有。舒萧联姻是上皇陛下的心意,朕行此举是为尽孝,亦是为保大雍安泰。至於皇嗣,两姓宗亲繁盛,朕自会择选宗室优秀後嗣,尽心教导,给诸位,给天下规训一个合格的储君,如此,诸卿可顺心如意了?」
「臣无异议。」宁翊逮住机会便讨好苏韵卿,身侧的楚明庭唯宁翊马首是瞻,与人异口同声。
「臣无异议。」舒维康身为舒家人,自是乐得苏韵卿有人助力,也乐得日後自家孙辈有机会入主东宫。
「刘公,葛相,您二位呢?」苏韵卿开始逼迫了,「蛮夷不兴教化,婚俗尚且开放;国朝若停滞不前,岂非要让耶律茵那厮看朕的笑话?」
「臣,无异议。」两个刻板的老头子完全是被逼无奈,抬起官袍不住的擦汗。
「如此,朕多谢诸卿成全。册後典仪,礼部去办吧,劳宋相督理一二。」
苏韵卿心满意足的背着手回了御座,故作後知後觉的吩咐身侧的齐霄:
「对了,齐霄,你拟旨,萧郁蘅改个称呼,就称天后,诸卿尊称其为天后陛下,与朕共掌朝政。」
「陛下!」刘培一愣,「您方才没议此事,皇后便是皇后,怎可又改了称呼呢?这儿戏不得啊!况且您身康体健,足以料理朝事,朝中臣工众多,如何就需要与人共掌政务了呢?」
「有何不妥?上皇陛下为前朝皇后时,也曾做此称。萧郁蘅身为晚辈,以此表示对上皇的尊崇罢了。况且萧郁蘅有功於社稷,她不单是朕的妻,更是朕的左膀右臂。难不成卿觉得,朕连家宅都管不住,皇位会拱手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