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三七小说网>大明肃王家父朱元璋百度百科 > 第7章 准备启程(第2页)

第7章 准备启程(第2页)

小竹跟了朱楧这么长时间,很少见他对一件事如此严厉,甚至说出五马分尸的话来,也是不由得吓了一跳,忙向朱楧敛衽一礼,道:“奴婢遵命。请王爷放心,奴婢一定将王爷的话传达下去。”

说罢,便转身退出去了。

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之后,肃藩的文武和大军都准备的差不多了,明天就是启程的好日子。

这一天晚上,朱楧特意将母亲郜氏请了过来,命厨子做了一桌丰盛的晚饭,向母亲敬酒道:“娘,儿子明天就要走了,以后你在京城,要照顾好自已。”

一想到自已养了十几年的儿子即将离开自已,而且是去万里之外的甘肃,郜氏心里就很不是滋味,这一走,不知道何时才能再相见?

不过,她也知道,这是老朱的旨意,谁也违背不了,更何况,儿子长大了,总归是要出去闯荡一番,闯出自已的事业的,岂能一直留在父母身边?

于是,郜氏便强忍住泪水,安慰朱楧说道:“你放心吧,娘又不是小孩子,一定会照顾好自已的。倒是你,去了边疆可要万事小心,就是城里待着就行,遇事可千万不要逞能,千万不要因为一时冲动而伤到自已,明白吗?”

朱楧重重地点了点头,道:“母亲你放心吧。我是藩王,又不是个普通的小兵,怎么会冲锋陷阵呢?我一定好好在城中待着,不会随便出去的。”

说是这么说,但是朱楧是不会甘心只做一个逍遥王爷的,他有更大的抱负,要以老朱分给自已的河西四郡为基本,逐步地开疆拓土。

只要是打仗,他难免会亲自上阵,不可能老在城里待着,这么说,也只是安慰安慰母亲罢了。

母子吃了一顿分别饭之后,就各自回去休息了。

次日,是大军开拔的日子,出发的地点在金陵,自然是先走水路去四川,然后沿着嘉陵江北上,最后在走陆路的。

朱楧早早地来到了码头和李景隆一起检阅着即将随他开赴甘肃的军队。

朱楧作为藩王,本来有三个护卫,不过,这三个护卫并不满编,一个大概也就四千人。

再加上老朱给的这两卫兵马,此次出行一共会有两万多将士跟随他。

自洪武五年冯胜收复河西以来,老朱前前后后在当地建了多个卫所,总兵力在五万人左右。

这五万人指的是能战之兵,不包括军队的家属。

单从统御的兵力来看,朱楧算是不少的,大概能排到所有藩王的三四名。

这些军队,按照朝廷的制度,只有王府的三护卫,共一万二千人是隶属于朱楧指挥的,其他的几万大军都是隶属于朝廷的,不是藩王的军队,藩王只有在战时可以调动。

不过,有道是天高皇帝远,朝廷远在万里之外,不可能事事都管着,这就给了藩王很大的权限。

比如说燕王朱棣,做藩王时最大的爱好就是领着军队去跟蒙古人打仗,去打仗时,带走的还都是朝廷的军队,那些将领也不敢不从,毕竟是老朱亲自说的,一旦有了战事,藩王所在区域内所有的军队都要听藩王的。

既然人家是王爷,那他说有战事,自然就是有战事了。

朱棣就是靠着老爹给自已的巨大权限,不断地领着军队出去锻炼,在这个过程当中,发掘了一大批能打的将领,并把他们都提拔了上来,合理合法地培养自已在军队中的党羽。

等到靖难的时候,这些人大部分都成了朱棣的得力战将,因为是燕王提拔了他们,没有燕王,他们就是个大头兵,屁都算不上,他们也都是跟着燕王混的,燕王要是完了,他们作为燕王提拔的将领,能落下好吗?

所以,这些人为了报答朱棣的知遇之恩,也为了自已的利益和前程,就全都团结在了朱棣的身边,跟着他一起造反。

这就是明初藩王们发展自身势力的主要手段——即通过军事战争,发掘培养一批能干的将领,将他们提拔上来,结成利益集团,再通过他们控制军队。

这也是老朱定都南京最大的弊端,北方边疆不可能不放置重兵,不管派谁前去统帅,天高皇帝远,很多事情他都能便宜从事,从而结成利益集团。

他不放心将领,只能派自已的儿子前去,久而久之,这些藩王们就会渐渐地控制住军队。

这也就是朱棣为什么非要迁都北平,天子守国门的原因,不是为了秀肌肉,那是没办法的事情,他也怕他死了之后,再有藩王学他来一个靖难之役。

朱楧看着眼前这两万多精兵,衣甲鲜明,士饱马腾,装备精良,人人悍勇,心中的豪气不由得直上云霄。

不愧是明朝初年由老朱亲自调教出来的军队,指挥这样的军队怎么会打败仗呢?

明末要是有这样的军队,崇祯早就扫平漠北了。

站在朱楧身旁的李景隆见朱楧对军队很是满意的样子,心里也颇为得意,淡淡一笑,道:“启禀殿下,陛下拨给殿下的这两个卫的精兵都是臣一手训练的,不知殿下满意否?”

朱楧扭头看了一眼洋洋得意的李景隆,心里泛起了嘀咕,确实,这两个卫的兵马一看就知道是精锐,这些兵马如果真的是李景隆训练的,那不用质疑,他的军事才能是很不错的,不愧是得到老朱赞许的人。

只是,他在靖难时期的表现为什么就这么差呢?网上有人说他是间谍,这应该是不准确的,他在朱允炆这边是曹国公,皇亲国戚,已经是武将之首了。

即便是投降朱棣,也不可能会获得更高的职位,除非是他吃饱了撑得,否则是不会去做间谍的。

那到底是为什呢?朱楧此时想破脑袋也想不出来,不过,靖难距离自已还很遥远,还有好几年的时间,这件事可以留到以后慢慢想,眼前最为重要的是还是尽早启程。

将来自已肯定是要跟李景隆长期共事的,所以,面子上必须要过得去,于是,朱楧便微微一笑,用一副赞许的语气说道:“父皇之前就反复向我们提过,说曹国公练兵有方,不亚于乃父。今日一见,果然是名不虚传。

将来还希望曹国公多多指教,你可千万不要吝啬啊。”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