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说着话,一路走到了竹林中。
放下背篓,便开始挖竹笋。
在锦河村,挖竹笋很简单。
眼睛瞅准,别让锄头挖到脚就行。
太多了,根本不需要找。
刚才聊天没注意,顾潮就踩到了两个。
尽管如此,他还是挖得很仔细。
个头大的不要,太老。
小的也不要,太嫩吃着没味。
顾潮挑得都是大小适中,模样匀称的竹笋来挖。
虽然是挑着挖,但很快背篓也满了起来。
没一会儿功夫,袁杰从另一边走过来,背篓里装着半篓竹笋。
他看顾潮背篓都快装满了,不由问道:“潮哥,你挖这么多吃得完么?”
“我们家都吃烦了,我是挖去卖,不是吃。”顾潮随口答道。
“卖?”
“这东西送人都嫌弃,能卖给谁?”袁杰一头雾水。
“当然是卖个想吃的人,这东西在咱们村都快成祸害了,可换个地方,它们就是土里长出来的金疙瘩了。”顾潮十分肯定的说道。
人是很难跳出自己的认知圈。
就和现在袁杰一样,在他眼里这些竹笋,就是烂在山上都没人要的东西。
因为太多了!
所以,潜意识就认为,谁会花钱买这些玩意儿!
难道喷喷的白米饭,流油的肉吃着不香么?
何况,早些年也不是没人卖过。
结果根本卖不起价,还不如多忙些农活稳当。
可其实,并非是锦河村的竹笋没有市场。
而是当时经济条件还有限,生活质量自然也跟不上。
加上道路差,运输基本靠人力。
几种因素折合下来,自然没钱赚。
但如今国内经济进一步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自然而然也提高了。
甚至经济越好的地区的人,对大棚蔬菜已经开始不感冒,反而追求天然绿色食品。
而那些从农村进城务工的人,也开始怀念家乡味道。
他们都是强有力的消费大军。
毫不夸张的说,只要锦河村的竹笋能进到城市,绝对是抢手货。
不过有失败的前车之鉴,村里人了解的信息也有限,大家都察觉不到环境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