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慎行:“他是好厉害。我觉得他是神。”
李文勇心里又忍不住泛酸。
李慎行说:“我爸也很厉害。能从零做出这么大的厂子来。要是我,想都不敢想。”
李文勇笑了:“其实只要想干,什么时候起步都不算晚。你叔就一直在学新东西,扩展新的领域。”
-----
董庆军做了一款载货滑板,把机器狗固定在滑板上,可以悄悄从船上到岸上。
把机器狗释放到岸上后,如果有需要,滑板变成潜水器沉到水面下隐藏。
等机器狗完成任务回来,滑板再把浮出水面把机器狗运回母船。
这比用无人机运送要更灵活,快捷。
适合于少量机器狗作战。如果需要秘密行动,滑板和机器狗都可以隐形。
这个其实就是无人潜水设备的缩小版。
不能说完全没用,只能说更轻便而已。
李文军一向不打击员工的创造性,只鼓励:“挺好的,加油。”
研发呗,谁能研发得过你?
董庆军问李文军:“李董,还有没有别的方向。”
其实他挺恐慌的,现在真正顶尖技术,比如AI,各种软件,电池,新材料,柔性屏幕,透明电子设备。
他都插不上手。
有一种自己就要被这个世界淘汰了的感觉。
李文军明白他这种恐慌。
现在正是技术变革的年代,网络和机器人的应用,不亚于蒸汽机出现对这个世界的影响。
越往后迭代的速度越快。
而且具有高等学历的人越来越多。
让人觉得自己稍微停顿一下就会被“后浪”淹没。
这也是他肯放李谨言和李漱玉出去的原因之一。
出去见见更广阔的天空,思想才能不受禁锢。
以后对新技术,新事物的接受的能力也更高。
其实他也在经历这个瓶颈期,不用几年,他之前储备的知识就会用完。
他要想不被人超越,就要加快研发进程。
其实他想搞可控核聚变,可是上面对这个的民用不松口,他就搞不了。
现在的问题就是,电动的交通工具续航性始终不如生物燃料车,生物燃料车的噪音,速度极限,需氧型和便捷性却始终是硬伤。
可控核聚变就可以弥补这两种动能的缺点,有更大的储能能力又能更安静的运行,还能在缺氧的条件下运行。
李文军说:“你想想自行车厂的产品怎么跟我们的便携智能设备,电池,材料技术结合起来。”
董庆军:“那不就是电动车吗。”
李文军摇头:“不不不,有些人就喜欢骑行的快乐。而且电动车始终是要充电的。我说的自行车是不用充电的。要在这中间进行微妙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