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何雨柱表现出的大方下,老板显得十分愉悦。
看到何雨柱两手空空,老板立即把雨柱购买的鸡和兔子分别放进两个木笼,表示免费送给他。
何雨柱看到此情此景也满心欢喜,同时也意识到自已疏忽了这一点,如果不是老板的慷慨相助,他确实不知如何处置这些动物。
随后,何雨柱向老板衷心道谢,接着提着笼子准备离开。
意识到不便购买更多的东西后,他思考片刻后决定离开市场。
在没人注意的僻静处,他通过意识力,笼子眨眼间消失,出现在了他的农场空间中。
虽然身未踏入,但他仅仅用精神指引,便将鸡和兔子放出,安置到围着栏杆的小范围领地中。
新环境中,鸡和兔子活跃地活动。
四只鸡安静地在特设的鸡圈里缓缓漫步,而两只兔子却表现出恐慌,立即在其圈中挖洞。
然而,何雨柱并不担忧,因农场空间有天然限制,兔子即使挖洞也只能挖到一米深度,再深也只是徒劳。
而且,这些兔子只能在其所在的十亩田地下挖洞,彼此无碍。
庆幸的是,十亩之地对于兔子的生存挖掘绰绰有余。
考虑到何雨柱最终的目标是收益,他控制着养殖数量,并不是随意养,到了一定阶段便会贩卖一部分换取现金。
农场空间在很多方面都很人性化,例如何雨柱只需用心念就能管理整个空间,如种植作物无需亲自操劳。
但鉴于他购买的种子繁多,他必须详加规划:哪些种类需要更多,哪些暂时不用,比如花朵的种子。
他准备回到家后再按计划种植。
再次回到市场,何雨柱购买了两鸭与两只小猪仔,总共花费三十万元。
起初他还想买羊羔或小牛崽,但是遍寻整个市场也不见踪影,这也在预料之中——在现今的时代,牛是非常珍贵且受到爱护的,非必要时不轻易。
因此,市场上罕见卖这些小动物。
对于羊来说,尽管不如牛贵重,但在当前市场也并非常备货,只能期待好运。
于是,将购买的鸭子和小猪放入农场空间之后,他看了一眼渐落的太阳,感受着已开始饥渴的肚子,他并未急着去找饭馆,而是转去了一家布料店。
原本他认为此时只会出售布匹,不曾想店内不仅有衣物销售,只不过款式、尺码和数量远没有后世那么丰富和多样。
正是由于原主人从未踏足过布料店,一直以来他和妹妹何雨水的衣服是由何大清从店中购买布匹,回家后由院中的大妈帮忙缝制,因此原主人的思维里仅认知到布料店售卖布料。
而对于时代背景不太熟悉的何雨柱,自然而然地也顺着原主人的认知进行思考。
换言之,对于何雨柱及原主人而言,他们对于布店的认识仅限于销售布匹的性质。
面对店铺角落里挂着的十几件成衣,何雨柱对于这家店的具体经营模式产生了困惑。
但是,对他而言,有成衣可供选择避免了再去买布匹和棉花制作,他已经受够身上这件散发着怪味的衣物了。
关于是否所有布店都有出售成衣,或是这家店的特殊情况,何雨柱并没有闲心探究。
最终,何雨柱先是跟着店员找到了一件与他体型相当的棉衣棉裤,接着发现的一套中山装也不错,便果断入手,哪怕眼下无法穿上,天气转暖即可穿上。
因为原主人的衣物数量少、样式陈旧且满是补丁,现在思想改变后的何雨柱意识到,在贫穷被尊崇的时代,拥有一套正规的衣服用于工作不失为良策,不论在家如何,人在外的形象整洁对自尊和他人看法都很重要。
正如古人云“人靠衣装,马靠鞍”,第一印象往往是看外表的。
剧中何雨柱无法成婚,除了外表沧桑以及被他人陷害的因素,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他的邋遢和家中困苦。
在选购了自已的衣物后,何雨柱根据对妹妹何雨水的记忆,选了较大一些的棉衣裤给妹妹,考虑到孩子的成长速度较快,买大点可以穿更长时间,不用经常改换,省事儿且方便。
直接买成衣的花费明显高于自行采购的布料。
三件衣物价值五十万,何雨柱自已的是三十九万,妹妹则花了十二万。
这一数额令何雨柱颇为感慨,明白人们之所以普遍自行买布料缝制,原因在于成衣价格昂贵,普通人难以承受。
这相当于一个普通工人一个月甚至更长收入的全部,谁也不愿只为几件衣服花费这么多钱。
大多数家庭需要应对基本生活开销,包括柴米油盐等费用,除了必需衣物不会轻易更新,往往是缝补再缝补,传给小一点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