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招娣闲来无事便会帮二人磨墨,搬个小椅坐在二人跟前,瞧着小弟一面做着文章,一面与海平德谈论。
她不识字,但又因海平德和小弟的关系,也能识得了自己的名字,只是小弟并未告知她被那常怨天忧人的母亲取出的名字中的含义。
又因小弟要去放牧种地,海平德常会留在汪家继续抄书,有时抄得手腕酸,便会休息片刻,他只一抬头,就能望见正在编制书篓等物的汪招娣。
一来二去,二人之间生出了几分暗涌的情愫。
随着海平德宿在汪家的时日越长久,酒铺掌柜又看生意不好,便关了铺子,将铺子卖了出去。
后又找了个几个木匠一起,在汪家旁新建了一小屋,此时的秀才除去了酒铺掌柜的担子,专心做起了木匠。
常常在没活时,会专为海平德和小弟讲书,二人也是排排坐,听得认真。
再后来,那暗涌的情愫愈膨胀,直至秀才和小弟都能瞧得出来,小弟有时会在四下无人时打趣汪招娣。
汪招娣常会羞红着面颊一边骂着小弟,一边含羞的瞪海平德。
日子便也这样不紧不慢的过着。
乡试时,海平德中了解元,小弟却因突受风寒,名次不大好,却也是得了会试的名次。
这一回,整个村子都来贺喜,恭贺海家与汪家出了个念书的大才。
可好景不长,秀才在帮村民修补房梁时不小心跌下,摔断了腿,寻了郎中来瞧,只说是时日无多。
海平德不愿放弃父亲,抄书愈刻苦,略微能供得起父亲不停歇的汤药。
汪招娣见他历大喜后大悲,心中不忍,常会帮他一道照顾秀才。
哪晓得秀才不愿拖累二人,寻了无人的时候,留了封信给海平德,摔碎床边的药碗,挣扎着爬下床,将那锋利的瓷片吞入腹中自尽。
待到海平德归家时,只望见了已身亡的父亲,他顿时悲痛欲绝,被闻讯赶来的汪招娣和小弟现。
经历二人一番劝导,海平德这才撞见父亲留下的信,誓要考取功名慰告父亲的在天之灵。
进京会试前两日,汪招娣在已戒赌,却还是在赌坊做工的父亲回了家,一进家门就与母亲大吵一架,当即就要摔门离去。
可他半道上看到了回来的小弟,晓得他想进京考个功名,虽秉持着反对的态度,却不情不愿的给了小弟一袋铜钱。
汪招娣亦是将攒的钱财尽数取出,想着给海平德和小弟进京,可被小弟哭求着说要送送。
她自小就对小弟极好,小弟也是懂事,书念得好,活也做得好,汪招娣望着已至弱冠的小弟,心中一软,就将此事应下。
汪招娣一路将二人送出许远,方欲再进一步时,就听身后有一人打马而来,急匆匆地说家中母亲找她。
无奈汪招娣只好送别海平德和小弟,回了家中。
临走前,海平德还学着话本里的话同她腻腻歪歪地说待他考了功名,定是要娶招娣为妻。
海平德平常不大爱看话本,所以学的也生硬,只是他的目光灼热真诚,看得汪招娣羞涩不已,轻点头应下,挥手送别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