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戍除卻常去縣城收集消息以外,日子和從前倒也無甚差別。
只是天因和桃榆會上了,倒是常帶著段赤那兩歲多的兒子來村子這頭,又與金柯鹿紀杏蔗兩個混著,整日事多。
連桃榆也跟著學壞了不少,以前只看治病救人的書,現在是連什麼歪門邪道的都看起來了。
很快入了夏,同州戰事如火如荼,打得火熱,一時不見高低。
戰事是八月里才出現了些轉機,起義軍一支倒戈,大挫了軍心。
起義軍人數之大,很大一部分卻也是強行抓的壯丁,這些人並不想反朝廷,真打起仗來方知殘酷,本就在太平窩子裡的人最想的還是和平,為此不少人也效仿投降止戰。
得到消息的時候,林村和草場村正在歡喜收莊稼。
今年是頭一年收糧,大家料理了大半年的土地肥沃,夏時又有充足的水及時灌溉,時年的莊稼產量不小,大伙兒都歡欣鼓舞。
校場大壩上全曬著收起來的稻子,飽滿大顆,不枉費力的諸多忙活。
「咱家的糧食足足有八十石!可比在同州的還多!」
他們有僕農,開的地多,所收自也不會少。
桃榆記著帳,喜滋滋道:「真可謂是喜上加喜。」
「鄉親們說自要供奉兩成,我今兒也一併合計算了一算,兩個村子能有兩百來石了。」
霍戍應聲,道:「先前段赤便來信說大軍糧草不足,已然向朝廷遞請了支援,不知如何。」
桃榆道:「兩軍交戰,糧草先行,朝廷曉得軍糧的重要,同州戰況不錯,秋收糧草豐足,沒有道理不支援大軍的。」
霍戍雖也是這麼想的,但他心中總隱隱有些不安,許是在軍營多年,見了太多在糧草上做文章的事情,為此格外的敏感些。
他倒希望自己多想了,不願戰況有變,再橫生枝節。
然則,終究還是印證了他不好的猜想。
第111章
八月末,霍戍再次收到官府的消息,那邊願意以正常良民繳納賦稅的數目讓林村和草場落戶。
頭一年需繳納五成糧食,後續若無朝廷律令變故都是按照四成收納。
霍戍對官府突然改變了態度不免感到詫異。
官府原本想要利用武力壓制拿下他們的村落,奈何無功而返,此後很長的一段時間都沒了動靜。
不過今南邊戰事出現了轉圜,彼時大軍班師回朝必論功行賞,渝昌縣城官府想把他們招安,彼時倒也能蹭得上救濟難民,撫慰民心的功勞。
可細想卻又說不通,若要做這層面子功夫,光是以良民作為收攬,也不見照拂,怎麼能夠顯得官府對難免的照料與安撫,且今年依然還要五成的糧食。
霍戍心中察覺不對勁,於是親自去打探了一番。
雖有心壓著消息,城裡沒什麼明面上的訊息,不過有錢卻使鬼推磨,霍戍賄賂了衙門裡的一個典史,有心便沒有不能的。
一探才得知,原則是朝廷南送支援的軍糧進渝昌境內時竟叫匪徒給劫了去!軍糧何等要緊,同州戰事不易出現轉折,這關頭上軍糧出了問題,地方官員便是有十個腦袋也不夠砍。
現在渝昌知府都已經急死了,尚且不敢回稟朝廷,一邊在追查糧食的去向,一邊讓所有縣城把糧食重給湊出來。
只不過八九月份還正是秋收的時候,別說還沒到往年繳納糧稅的時候,許多農戶連糧食都還沒曬乾拾騰出來,糧食可沒那麼好湊。
他們這靠近東南的邊陲縣城人口本就不多,州府那邊催要的糧食又多,縣城估摸是湊不出來,於是想把難民村招安。
這邊普通村落人口也不過幾十人,人丁遠不能和同州的村落比,林村和草場兩百來號的人,已然是大村落了。
即便官府並不知曉確切人數,但到底是能增收的,為此放下了身段給出消息招安。
霍戍可懶得理會官府,不過一群欺軟怕硬的,現在他們怕著難民不敢輕易動手,再者丟了軍糧火燒眉毛也沒得功夫對付他們。
渝昌匪徒也就東部猖獗,南部並沒有什麼匪徒了,東部也就瓦陽寨有勢力能去搶軍糧,尋常匪徒就是兇惡,卻也知道軍糧的份量,沒大膽到敢去以卵擊石。
這裡頭可見便大有文章。
霍戍與蔣裕後說談了一番,估摸出是京中出了亂子。
八成是朝中有人動了手,六皇子打了勝仗炙手可熱,京中的那幾個又怎麼會坐等六皇子穩贏。
軍糧等不得,這送信進京,又還整頓派糧,再是快馬加鞭一來一去也少不得月余。
只怕南邊大軍已經等得火燒眉毛了。
霍戍沒多做耽擱,立即分派了人手,一行人前去暗查軍糧去了哪裡。
既在渝昌丟失,那定在渝昌,且很大可能就在東部。
都已經把罪名蓋在了山匪身上,軍糧在別地丟失的就漏洞百出了,且東部蠻荒遼闊,極便於藏匿。
且糧草說什麼都是好東西,不會被輕易銷毀。
他則親自帶人準備糧食,雖他們手頭上有屯糧,可幾百石的糧食怎麼會夠大軍用,還得要採買才行。
霍戍先去了周邊的村子。
倒是不枉霍戍驅逐匪徒,又解救了不少受匪徒壓迫的難民,得知他們要買糧食,村裡的人都十分的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