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正厅……”
他缓缓吐出这几个字,仿佛是在对自己说,随之眼皮沉重地合上,只剩下鼻息间微弱而持久的喘动。
谢氏略一犹豫。
“给老爷穿上铠甲,到正厅去。”
一旁的子女紧跟着低吼着。
人群恍然醒悟,忙乱随之而起。
屋内拥挤被迅速疏散,汤和子女儿孙亲手搬来软榻,小心翼翼地将他移到上面,又驱散意图靠近的仆人们,簇拥着软榻向府中的正厅行进。
多年未见天日的信国公府铠甲被翻找出。
步伐虽缓,但每一步都承载着紧迫。
众人心里明镜似的,汤和最后的愿望,恐怕就是再穿戴一次铠甲,即便赴不了应天城,也要了却这桩心愿。
不久,汤家人将汤和稳稳抬至正厅。
他依旧闭着眼,气息渐渐微弱,却似乎感应到了什么,猛然睁开了眼帘。
“给我服药吧……”
汤和声音细若游丝。
他话音刚落,正厅内外的人群顿时爆发出压抑已久的哭泣声。
药,那能给予人一时气力,却又预示着生命即将熄灭的药,被迅速端了上来。
同时,他的战甲与佩刀也被恭敬地呈上。
汤和吞下药物,苍白脸上竟泛起一丝红晕,仿佛重获了生命力。
在众人惊讶的目光中,他竟然奋力在软榻上坐起身来。
“披铠甲。”
他低沉而坚决的命令响起,就像当年在战场上指挥亲兵为他装备铠甲那样威严。
谢氏跟子女含泪搀扶起汤和,他展开双臂,搭在孩子们肩头。
在谢氏的引导下,一套明军军服、一块战甲被仔细穿戴,最后,那件鲜红的披风覆盖在他身上。
正厅之外,汤府上下已跪倒一片。
最终,谢氏携子女为汤和披挂齐整战甲,左右两侧的护甲严丝合缝。
正中的将军椅,汤和端坐其上,手握长刀,背脊挺直,目光炯炯望向前方。
面北背南。
彼南之处,
便是应天城。
“老朽尚健否?”
“公爷健壮如昔。”
“老朽尚勇否?”
“公爷英勇无匹。”
“老朽愿为大明再赴沙场40春。”
“公爷英勇,激励三军……”
回溯40年前,至正12载,汤和领着数十壮士投奔郭子兴麾下红巾军,立功封为千户。
与朱元璋结缘,共举义旗。
大明基业,就此拉开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