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三七小说网>大明帝国之崇祯大帝全集 > 第二十八章 朝纲独断(第1页)

第二十八章 朝纲独断(第1页)

朱由检之所以如此果断狠绝,不是朱由检嗜杀,也不是朱由检心狠手辣,而是做给满朝文武看的。

所谓新官上任三把火,这第一把,便是震摄群臣,胆敢以身试法,以下犯上,朱由检手中的刀可是非常锋利的。

果然,朱由检杀气腾腾的处决温体仁等人,使得满朝文武不敢多言。

若是放在以前,不知道有多少人站出来反对朱由检如此武断的处置温体仁等人,毕竟温体仁等人也不是普通百姓。

温体仁、杨景辰、李觉斯三人身后都站着不少人,也就是说这些人其实或多或少都是某些集团的代表人物。

温体仁,原礼部左侍郎,这次试科是被看好的种子之一,很多人都以为温体仁会抢夺礼部尚书一职,可没想到不但吏部尚书没有温体仁,连侍郎一职都丢了。

这个温体仁可了不得,历史上也算是一个人物,官至尚书,进入内阁参政,更是推倒过内阁辅周延儒,可谓是朋党之争最为活跃的炮台,这样的人朱由检怎么可能启用。

杨景辰乃原户部左侍郎,可谓是位高权重,可惜其包过魏党大腿,虽然算不上魏党,可也有所牵连。

至于李觉斯,原工部右侍郎,在士林之中也是大有名气,四处宣扬仁义,不过朱由检对李觉斯有点印象,历史上这个李觉斯可是做到尚书一级。

不过后来好想顶撞崇祯皇帝,博得不小的名望后,辞官回乡,清军入关后降了清廷,做了2臣。

李觉斯在试科之中支持朱由检改革,也很有想法,观点新怡,可惜朱由检知道得太多,当然不会随便用这种沽名钓誉之辈。

现在看来,朱由检的眼光还是不错的,这三人竟然都暗中收买宫中之人,盗取试题。

没人为这些人说话,原因很简单,明朝以科举选官,科举舞弊本来就是大罪,抄家灭族是最基本的。

而这次更是皇帝朱由检一手主持的试科,选拔的更是朝中大员,这几人的胆子不小,没被灭九族就都是朱由检仁慈的了。

试科舞弊一案被朱由检朝纲独断,没有交给刑部、大理寺处理,而是直接交给东厂,让不少人心中暗跳,朱由检这是有重用厂卫的意思啊。

“启禀陛下,臣有本揍。”作为内阁辅,韩爌必须起到一定作用。

“说,”朱由检一脸平静,语气清淡,似乎什么也没生过一样,丝毫没有因为刚刚随口处决了十多人而感到不适。

韩爌微微迟疑,本来他想劝告朱由检莫要依赖厂卫,以防宦官干政,不过现在看来有些事情不是他想象的那么简单,便改口道:“启奏陛下,各部官员空缺极大,各地政务堆积如山,臣以为,当补全缺员。。。。。。”

“臣附议,”吏部尚书来宗道急忙开口道:“如今朝堂以有大半月未能处理各方政务,如此以往,后果不堪设想。”

朝堂大臣已经按照朱由检的意思进行选拔出来,是时候恢复运转了。

“传旨!”

朱由检厉声道:“再开试科,选拔京师官员缺口。。。。。。”

“此事有内阁辅韩爌主持,六部、五寺、六科、各司参与,需五日内完成。。。。。。”

“遵旨!”

再开试科虽然出乎众人意料之外,但也在情理之中,六部尚书等大员都有试科选拔出来,更不别说这些小官小吏,开试科选拔也说得过去。

看来皇帝要将试科推行到底,朝中大臣都是试科的得利者,他们当然知道试科的好处,也知道朱由检的打算,如此一来,京师官员,从上到下的任用就不是谁说了算,而是看自己的本事。

这也最大限制的解决朋党问题,要想当官升职,已经不是谁一口能定的了。

“陛下,试科题卷当由何人制定?”韩爌再次询问朱由检。

选拔朝堂大员的试题是内阁和朱由检出的,但这些小吏选拔,不可能还要向选拔六部官员那样兴师动众。

“内阁负责监察,各部各司三品以上官员出题,一切可参考朝堂试科,”朱由检淡然道:“但小吏重在实干,有能者居之,所以八股策论当与民生民政相关,政科当与本职相关。。。。。。”

朱由检似乎已经喜欢上朝纲独断,这次也没有询问众臣的意见,直接下令内阁支持各部各司官员试科选拔,同样的,百官似乎也习惯了朱由检的这种处事风格。

而这一切,都落入武勋眼中,特别是几位进入内阁的国公眼中,这样的场景他们也是第一次看到。

这种朝堂景象恐怕只有明太祖朱元璋和成太祖朱棣时期出现过吧,朱纯臣和徐希也是越看越惊心,如今的朝堂已经不是那种吵吵闹闹,皇帝以开口,无数言官引经据典来反驳的场景。

朱由检也根本没有和百官商议的意思,他如此兴师动众选出来的官员,可不是找来给他添堵的,朝中百官是学识渊博,十个朱由检也比不上这些官员。

可比眼光,朝堂所有文武加起来,也赶不上穿越而来的朱由检,朱由检虽然不敢保证他说的都对,但能保住大方向不会错。

“传旨!”

朱由检话音刚落,一旁伺候的王承恩急忙拿出一道早就准备好的圣旨开始宣读。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内阁大臣乃朕之肱骨,百官之榜样。。。。。。特查,户部尚书范景文,工部尚书徐光启,兵部尚书孙承宗,刑部尚书路振飞,都察院左都御史李邦华,右都御史施邦曜德才皆备。。。。。。特诏入内阁!”

此道圣旨一下,再次惊呆了朝堂。

六部尚书和左右都御史全部入内阁,也是开朝第一列,随后众人才反应过来,皇帝这是要再次削弱内阁大臣的权利,弱化内阁的位置,将大权集中在自己手中。

但没人反对,因为没人不想入内阁,六部主官和左右御史也是如此。

进入内阁,预示着进入大明的核心权利机构,几位大佬自己不会反对,下面的人更不敢得罪这些大佬,这道破列的圣旨就这样被百官接受。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