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三七小说网>春秋五霸秦穆公的故事概括 > 第二十二章 破釜沉舟(第2页)

第二十二章 破釜沉舟(第2页)

四国联兵讨伐江邑之时,邑长三次遣使去雍都求援,孟明视不发一兵一卒,秦人皆以为怯,骂声不绝于耳,更有甚者,闯进秦宫,要秦穆公杀孟明视以谢国人。

秦穆公劝道:“孟明视非真怯也,只因时机未到。时机一到,必能败晋。”

转眼之间,已至来年五月,孟明视觉着器械已整顿完毕,军士也训练得差不多了。不,不是差不多了,是很棒了。特别是士气,高得不能再高了。

于是,孟明视面见秦穆公,力主伐晋,并请穆公亲往督战,道:“若今次不能雪耻,誓不生还!”

秦穆公叹道:“元帅以为东晋可伐,寡人便伐。只是,寡人三败于晋矣,若再无功,寡人亦无面目返国也。”乃选车五百乘,择日兴师。凡军士从行者,皆厚赠其家,三军踊跃,誓曰:“不败晋,誓不归!”秦兵在秦穆公的率领下,自蒲津关而出,东讨晋国,刚一渡过黄河,孟明视便传令三军,“尽焚其舟”。秦穆公怪而问曰:“元帅尽焚吾舟,何以为归?”

孟明视奏曰:“兵以气胜。吾屡挫之后,气已衰矣。幸而胜,何患无舟?吾之焚舟,示三军之必死,有进无退,以此鼓士气也。”

秦穆公点头称善。

正如孟明视所料,绝了后路的秦军,一个个抱定了誓死克敌的决心,在“三帅”的带领下,跃进突击,一举而破晋之要塞王官。

王官邑长逃奔绛都,将城破之事奏于襄公。襄公问曰:“秦军几多?”

“有兵车五百乘。”

晋襄公又曰:“战斗力怎样?”

“锐不可当。”

晋襄公默想了一会儿,传召群臣进宫,商议拒敌之策。赵衰当先开言:“秦连遭三败,怒甚。此番起倾国之兵,欲置我于死地。且其君亲行,不可挡也,不如避之。使稍逞其志,可以息两国之兵。”

先且居亦曰:“困兽犹能斗,况大国乎?秦君耻败,而‘三帅’俱好勇,其志不胜不已。兵连祸结,未有尽时,老元帅之言是也。”

连晋之元老和中军元帅都主张避秦,他人还有何话可说。

于是,襄公传谕各地,凡有秦兵到来,俱关闭城门,且勿与战,违者军法处置!

此旨一出,秦军入晋,如入无人之境。

繇余谓秦穆公曰:“晋惧我矣!君可乘此兵威,收崤山死士之骨,可以盖昔日之耻。”

穆公曰:“可。”遂引兵自茅津向南,渡过黄河,屯于东崤。遂命军士于堕马崖、绝命岩、落魂涧等处,收捡尸骨,用草为衬,埋葬于山谷僻坳之处。宰牛杀马,进行祭奠。穆公素服,亲自沥酒,放声大哭。“三帅”及诸将伏地不起,哀动三军,无不坠泪。

祭毕,秦穆公面对五万余官兵,发表了一个极其真诚、极其动人的演说,此次演说被后人称为《秦誓》,收入《尚书》尚书:亦称《书》《书经》,儒家经典之一。“尚”即“上”,上代以来之书,故名。相传由孔子编选而成。和四书五经之中:

嗟!我士,听,无哗!予誓告汝群言之首。古人有言曰:“民讫自若是多盘。责人斯无难,唯受责俾如流,是唯艰哉。”我心之忧,日月逾迈,若弗云来。唯古之谋人,则曰未就予忌;唯今之谋人,姑将以为亲。虽则云然,尚犹询之黄发,则罔所愆。番番良士,旅力既愆,我尚有之。仡仡勇夫,射御不违,我尚不欲。唯截截善谝言,俾君子易辞,我皇多有之,昧昧我思之。如有一介臣,断断猗,无他技,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彦圣,其心好之,不啻若自其口出,是能容之。以保我子孙黎民,亦职有利哉。人之有技,冒疾以恶之;人之彦圣而违之,俾不达,是不能容。以不能保我子孙黎民,亦曰殆哉。邦之杌陧,曰由一人。邦之荣怀,亦尚一人之庆。

誓毕,秦穆公奏凯班师,未及彭衙,彭衙之百姓已将晋之守将逐去,箪食壶浆迎之于道。穆公一边安抚百姓,一边遴选邑长,选来选去,选到了伯乐头上。伯乐欣然而允。

江邑百姓,闻听彭衙复归于秦,哄然相聚,杀了晋之守将,亦来向秦穆公报聘。经伯乐相荐,穆公委方九皋为江邑长。

秦穆公一路凯歌,回到了雍都,大会群臣,以孟明视伐晋首功,拜为亚卿,与二相同秉国政;白乙丙、西乞术进为中大夫;改蒲津关为大庆关,以志军功。

却说绵诸主赤斑,向年见秦兵屡败,欺秦之弱,欲倡率诸戎叛秦。及伐晋归来,穆公欲移师伐戎,繇余连连摇手道:“不可,不可也。兵者,凶器也。不能一用再用。况,武圣姜太公有言:‘攻心为上,攻城为下。不战而屈人者,上上也。’莫如传檄戎中,限期朝贡,若其不至,然后攻之,方为上策。”

穆公曰:“善。”遂传檄诸戎。

秦伐晋,并收取崤中尸骨之事,早已传到赤斑耳中,心中大惧,正不知如何是好,忽有檄文来到,连声叫道:“有救了,有救了!”遂率西方二十余国,纳地请朝,尊秦穆公为西戎霸主。

这事不胫而走,传遍中原,也传到了周襄王的耳中,商之于尹武公:“秦晋之强,不分伯仲,其先世皆有功于王室。昔重耳主盟中原,朕册封为霸主。今秦穆公任好,强盛不亚于晋,朕亦欲册之如晋。卿以为如何?”

尹武公道:“不可。秦虽霸西戎,但未若晋之能勤王也。今秦晋交恶,而晋侯能继父业,若册命秦,则失晋欢矣。不如遣使颁赐金鼓以贺之,则秦感恩,而晋亦无怨。”

周襄王曰:“善。”遂遣尹武公携金鼓入秦。穆公拜而受之。依照周礼,王有所赐,诸侯必入朝谢恩。穆公以年老之故,遣公孙枝随尹武公入周谢恩。

未几,繇余病卒,穆公倍加痛惜,遂以孟明视为右庶长。事无大小,皆交孟明视处理。

公孙枝朝周归来,知穆公心向孟明视,告老还乡。所遗之职,由孟明视递补。

秦穆公到了晚年,自以为大功告成,心向神仙。

这一想,便真的来了一个仙人。

这仙人乃是由穆公之爱女所引。

据史书所记,穆公有子四十人,但有几个女儿,史却无载,只知道他有一个长女叫怀嬴,先嫁晋怀公,又嫁晋文公。还知道他有一个幼女。这幼女降生之时,恰有人献璞,琢之得碧色美玉。女周岁,依俗抓周旧俗,婴儿周岁时,将各种玩具和生活用具陈列在盘中或席上,让其抓取,以为可预测其一生性情和志趣,叫“抓周”。。国君的女儿,自是不能与平民百姓同日而语,抓周时,在一硕大的金盘里,摆放了各种各样的玩具和用具,还有特制的小瑟和书简等,可谓是琳琅满目。但这幼女,朝盘中之物挨个儿扫了一遍,一双忽灵灵的小凤眼,在那块美玉上停了下来。良久,一把抓到手中,弃之不舍。穆公在一旁看得真切,含笑说道:“此女如此爱玉,就叫她弄玉吧。”

弄玉稍长,姿容绝世,且又聪明无比,善于吹笙,无师自通。穆公命巧匠剖其所抓之美玉为笙,谓之碧玉笙,弄玉爱而吹之,声如凤鸣。穆公愈发爱之,筑重楼以居之,名曰凤楼。楼前有高台,亦名凤台。

弄玉年十五,穆公欲为之求佳婿。弄玉曰:“必得善笙之人,能与我唱和者,方是我夫,他非所愿也。”

穆公听了弄玉之言,遣使遍访国中,不得其人。忽一日,弄玉于楼上卷帘闲看,见天净云空,月如明镜,呼侍儿焚香一炷,取碧玉笙临窗吹之,声音清越,响入天际,微风拂面,忽若有和之者。其声若远若近,弄玉芳心异之,乃停吹而听,其声亦止,余音犹袅袅不断。弄玉临风惘然,若有所失,徙倚夜半,月昃香销,乃将碧玉笙置于床头,勉强就寝。

忽见西南方,天门洞开,五色霞光,照耀如昼。一美丈夫羽冠鹤氅,骑彩凤自天而下,立于凤台之上,谓弄玉曰:“我乃太华山之主也。上帝命我与尔结为婚姻,当以中秋日相见,宿缘应尔。”说毕,于腰间取出赤玉箫,倚栏吹之。其彩凤亦舒翼鸣舞,凤声与箫声,唱和如一,宫商宫商:古代,把音阶分为五级,宫为第一级,商为第二级,下依次为:角、徵、羽。协调,喤喤盈耳。引得弄玉神思俱迷,不觉问曰:“此何曲也?”

美丈夫对曰:“此《华山吟》第一弄弄:古代百戏乐舞中指扮演角色或表演节目。在这里,引申为曲的意思。也。”

弄玉又问曰:“曲可学乎?”

美丈夫曰:“既有婚姻之契,授之何难?”言毕,上前捉住弄玉之手,羞得弄玉满面通红……

忽听窗外,更鼓连响三声,弄玉猛然惊觉,原是南柯一梦。但梦中景象,宛然在目。她再也无法入睡,坐以待旦,自言于穆公。

穆公深信不疑,召孟明视进宫,以弄玉之梦告之,且要他以梦中形象,去太华山查访吹箫之人。

孟明视领旨后不敢怠慢,骑了一匹快马,带了三个随从,径奔太华山。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